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做旁观者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1日01:52  正义网-检察日报

  钟晓钕

  三年前,一起盗窃案的开庭场景使我“内疚”至今。

  让人纠结的一幕出现在审判长宣布休庭之后。

  被告人韩某只有21岁,四年前就因盗窃罪被判处过拘役刑罚,这次已是二进宫了;被告人崔某25岁,刚结婚不久。

  旁听此案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韩某的老父亲,一个是崔某的年轻妻子。休庭之后,当法警准备将两名被告人押解出审判庭的时候,他们都试图靠近被告人,想多看看几个月没有谋面的亲人。韩某的父亲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花白的头发,眼里满含热泪,一边想用颤抖的手拽住儿子,一边对法官低声恳求着。当法警将韩某带出法庭时,韩某转身对着不远处的审判长双膝跪下,一边哭一边磕头,直至被法警拉起;另一边,崔某边走边回头看着自己年轻的妻子,两个人都已是泪流满面,如果不是旁边法警制止,恐怕他们已经抱头痛哭了。

  在这短短几分钟时间里,我是一个旁观者,而且仅仅是一个旁观者。我没有拉起韩某父亲颤抖的双手,告诉他,他的儿子并不是无药可救;我没

  有用同是女人的手拂去崔某妻子眼角的泪水,告诉她,只要她丈夫好好改造,他们将来肯定会有一个美好的生活。在那一刻,我能做的,仅仅是一个旁观者……所以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一直在为此内疚。

  今年年初同样是一起盗窃案,对案件的办理却使我感到了欣慰。

  在审理这起盗窃案时,我对一名年轻的犯罪嫌疑人进行了提审。当时他并没有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实,尤其是对一些关键问题闪烁其词,有明显的翻供意向。

  看着他年轻的面容,我没有再进一步围绕犯罪事实进行讯问。我对他说:我们都是年轻人,年轻人最容易做错事,我在工作中也有错的时候。我的话一下子和他拉近了距离。接下来当我问起他的家庭情况时,他表现得有点激动。原来他出事时,他妻子已身怀六甲。由于妻子身体不好,当时妻子在医院住院。而今他最牵挂的就是———他们母子是否平安?

  我想再深的罪恶也不能泯灭最基本的人性。于是在结束讯问后,我联系了侦办该案的公安机关,了解到了他妻子孩子的情况,并去看望了他住院的妻子。第二次提审时,我把了解到的情况转告了这名年轻的犯罪嫌疑人。我还告诉他,他的家人正等着他回家。听到这些他被感动了,他终于如实供述了罪行,并愿意认罪争取宽大处理。我很快将此案起诉到了法院,鉴于该案情况向法院提出了从轻处罚的建议。最终法院对这名犯罪嫌疑人作出了较轻处罚。

  我进检察院五年了,一直在公诉部门工作。接触过的、直接起诉的犯罪嫌疑人已将近二百人。坦白讲,长期机械化的办案,基层院单一的案件性质,让自己的激情消磨了很多。工作中更多的是程序性的审查和模式化的操作。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往往是对认罪态度好的多问两句,态度不好的例行完程序了事,忽略了他们也是社会生活中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其实执法者不应该是板起面孔的教条主义者。在面对犯罪嫌疑人时多一些人性化的思考,而不仅仅是做一名旁观者,往往能收到更好的社会效果。我想:在以后的办案中,除了追求公平正义这一最终目标外,彰显法律的人性关怀,也将是我所追求的目标。

  (作者单位:河北省邯郸市复兴区检察院)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