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满怀好奇而来 满载友谊而归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1日04:17  中国青年报

  16岁的俄罗斯小伙儿施雷科夫是个典型的“中国迷”,从小抱着《中国百科全书》长大,但在过去十多天的中国之行里,迎面而来的一个个惊喜仍然让他有些应接不暇。

  “中国菜绝对是一门艺术!灌着香浓汤汁的包子,切得像头发丝一样的豆腐……到了中国,我们每天吃饭前第一件事情不是拿起筷子,而是举起手中的相机拼命地拍照。”他说。

  在这个由500多人组成的俄罗斯中小学生来华夏令营中,深受中国文化吸引的远不止施雷科夫一个。

  “每天我们都充满着期待与惊喜。”夏令营的每个成员几乎都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这500多名代表团成员是应胡锦涛主席之邀来华参加夏令营的第二批俄罗斯客人。2009年6月,胡锦涛在访俄期间向梅德韦杰夫总统提出,邀请1000名俄罗斯中小学生来华参加夏令营活动。首批俄罗斯中小学生已于去年7月31日至8月9日来华,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夏令营代表团团长、62岁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市“海洋”全俄儿童中心主任马尔佐耶夫把参加夏令营活动的中小学生们视为俄中之间的友好使者。他说,两国间的传统友谊可以通过青少年之间的交流得到有效传承。

  2008年和2009年,应梅德韦杰夫总统邀请,中国四川等地震灾区1500名中小学生分两批赴俄罗斯疗养,“海洋”全俄儿童中心接待了其中的900多人。

  今年来华参加夏令营的俄罗斯中小学生于7月30日抵达北京,8月3日分成两批分别前往上海和大连,在两地进行为期一周的交流后回到北京,并于10日离京回国。

  正如马尔佐耶夫所说,尽管参加夏令营活动的孩子们将来未必个个成为外交家,但这次活动给他们留下深刻的记忆,将让他们终身难忘。

  12岁的小男孩儿季日特马或许不会忘记:自己曾在慕田峪长城上因跑得太快而体力透支、一屁股坐在地上,后来工作人员一边陪他走一边向他身上浇矿泉水帮他解暑,一旁的医生还送给他一个“长城淋浴第一人”的“美誉”;

  酷爱中国功夫的谢尔盖或许不会忘记:自己曾在北京红剧场亲眼目睹了一场中国武术秀,而进行很多高难度动作表演的小演员年龄甚至比自己还小,只有十岁左右;

  习惯了西伯利亚严寒的鲁琴科或许不会忘记:自己曾在上海“东方绿舟”公园与伙伴们举行“水上狂欢”,不仅把嗓子喊哑了,腮帮子笑痛了,还成了名副其实的“落汤鸡”;

  16岁的姑娘扬科夫斯卡娅或许不会忘记:自己是在大连学会和面、擀皮、打馅、捏皮等包饺子的整个过程,并了解到饺子是中国的传统美食,也是招待远方客人的主要食品……

  “不论是在北京还是在外地,我们希望夏令营不是简单的旅游观光。”中国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于继海在谈到夏令营活动的安排时说,与去年的活动相比,今年更加重视中俄两国中小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目的是让双方的青少年“相互认识,彼此了解,共同学习和提高,深入接触”。

  正是出于这方面考虑,中俄双方组织者安排夏令营代表团与中国青少年们举行了一系列交流活动。营员们不仅向他们的中国“师傅”学习了剪纸、书法、功夫、面塑等中国传统文化,还与他们举行体育比赛和文艺表演。

  博契卡列夫住在俄罗斯与中国接壤的一个小乡村。他在此次夏令营中不仅了解了一些中国传统文化,还学会了不少中文。“问候时要说‘你好’,也可以说‘你好吗’,分别时说‘再见’,因为‘后会有期’。”博契卡列夫还学会了一则让很多中国人都挠头的绕口令:“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

  14岁的小姑娘绍伊达克在剪纸课堂上剪出了一只兔子,并自豪地说:“我要把自己剪的兔子带回俄罗斯。”

  近40名俄罗斯中小学生在北京市第八十中学跟着那里管乐团的同学们学会了唱《北京欢迎你》,并在当天举行的文艺联欢会上大放异彩。爱唱歌的马克西莫娃和八十中初二学生苏晨瑶结成“对子”学唱歌,才过了一个多小时,她们就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这样的活动是心与心的交流,是青少年彼此从接触、熟悉到成为朋友的过程。”于继海说,他相信,现在埋下的友谊的种子,会在一二十年后结出丰硕的果实。

  马尔佐耶夫告诉记者,去年参加来华夏令营活动的许多俄罗斯中小学生目前仍在通过互联网等方式与他们当时交下的中国朋友保持联络,他相信今年的情况也会一样。

  他说,中俄两国元首相互邀请中小学生进行交流的项目今年虽然执行完毕,但两国之间友谊的传承不会就此止步,它会一年一年地进行下去,“今后的规模无论多大,其意义都不会减弱”。

  马尔佐耶夫说,近日在上海期间,他已向当地孩子发出邀请,请30名上海青少年明年到“海洋”全俄儿童中心休养21天,所有费用都由俄方提供。

  “俄中有着共同的边界线,有着长久友好交往的历史,两国的孩子们应该彼此了解,将友谊世代延续下去。”他说,“我们要将友谊的接力棒传给我们的下一代。”

  (执笔刘华、张人文参与记者任瑞恩、闫平、俞菀)

  新华社北京8月10日电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