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航母昨日海试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1日05:05  舜网-济南日报

  

中国航母昨日海试
新华社大连8月10日电(记者白瑞雪)根据改造工程进展情况,8月10日我航母平台进行出海航行试验。

  按照试验计划,首次出海试验时间不会太长,返回后将继续在船厂进行改装和测试工作。

  中国航母平台于10日凌晨开始离开码头。此次出海,“瓦良格”航母没有依靠自身的动力,而是由拖船拖出码头的。

  据透露,这艘改装后的航母训练舰的人员编制约2000人,航母军官与舰员的大范围选拔与培养工作几年前就已经全面展开。根据海军的惯例,军舰在正式服役之后才有真正的命名,因此中国第一艘航母的名字到正式服役那天才会公开。

  10日凌晨,我国航母平台进行出海航行试验。航母试航是一个相当复杂而繁琐的过程,那么我国的航母这次出海还进行哪些测试呢?

  据了解,10日开始的出海试验应该属于厂方进行的测试。

  军事科学院研究员杜文龙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从大型水面舰艇的建造看,一般包括下水、试航、服役三个大的阶段。下水是船体结构完成就下水,在船体上面装东西,那叫舾装;这些装完了以后,然后去试航。

  航母出海应是厂方测试

  杜文龙说:“无论在西方欧美国家,还是俄罗斯,航母的试航一般都包括码头测试和海上测试两个阶段。但不同国家对航母测试的具体内容略有区别。码头测试一般称为系留航行或者系泊测试,海上测试依据不同作用,可区分为厂家测试和军方测试。如果按测试内容可以区分为航行测试、航空测试等。”

  厂方的测试侧重于航母本身物理性能,能不能转?能不能走?工作状态如何?主要是测试航母硬件设备能否正常运转;军方的试航主要是进行舰载机、预警机等与战斗力功能紧密相关的测试。很明显,现在关注的试航,应该是厂方进行的试航。

  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研究员李杰大校则表示,航母试航就是“在加装了一些设备之后进行的试验,但却是一系列极其复杂的过程”。

  航母试航是一直伴随航母全寿命的过程,即使航母服役之后,还会定期返厂进行维修、保养,有的航母返厂后会在工厂里维修3-4年,换设备、加装备之后都需要试航。航母本身就是一个大系统,又有众多的子系统,每个阶段的侧重点不一样,外人很难猜测到具体的海试课目。“航母是一个复杂系统,涉及方面非常广,比如战略母港、试飞场地等,都需要一并加以考虑。”李杰说。李杰表示,航空母舰是一个复杂的作战系统。作为大型水面舰艇,交付科研、试验、训练使用后,不仅舰上各类装置、电子系统、武器系统等需要调试,军舰内部各个系统之间需要磨合,与编队中其他舰艇的协同需要训练,舰载机飞行员训练、舰机协同等都需要较长时间完成。

  即便是美国海军这样十分成熟的航母使用者,一艘新航母形成战斗力也需要2-3年时间,对于从没有接触过航母的中国海军来说,这个过程会更长。

  我国舰载机或海上会航母

  舰载机是航母的灵魂。舰载机着舰、起飞的难度不能简单地与从陆地机场起飞降落相比。一般来说,舰载机上舰要经过一系列的航空试验,大致分为舰载机接近航母试验、舰载机着舰模拟试验、舰载机着舰试验、舰载机起飞试验和舰载机载重试验。

  如果首次试航,舰载机不能着舰并起飞的话,舰载机将会以何种形式亮相?可以预想的就是舰载机接近航母试验,有点类似60周年国庆阅兵中的多机会合编队飞行,但战机速度和舰船又无法相提并论,不太可能是伴随飞行,最有可能的就是航母先到达海试区域,舰载机从陆地起飞直奔航母而去,在预定海域和航母相会。

  关于中国舰载机型号,早先风传很多种可能,最有可能的一种是购买或者引进俄罗斯、乌克兰的舰载机以及相关技术,但随着歼-15舰载机的图片在网上曝光,中国很可能是独立研发了自己的舰载机。

  距离正式命名还有一段时间

  “瓦良格”号刚刚启动改装工程之时,关于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的命名问题,就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热议。从“施琅”、“毛泽东”、“泰山”到“天津”等不同角度、不同寓意的航母名称“建议”不绝于耳。

  实际上,中国海军舰艇命名有着严格的标准和切实的条例条令依据。根据《海军舰艇命名条例》,舰艇命名需遵循以下原则:区别于国际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舰艇命名;区别于国内地方船名;条理性强,便于记忆;字音清楚,不易相互混淆;名称响亮,有意义,能够体现祖国的尊严,表现出中国的悠久历史和文化;能够经得起历史的考验,使用长久,在相当长时间内,能够满足装备发展的需要。

  在舰艇命名的权限方面,一级舰艇(航空母舰、战列舰、巡洋舰、核潜艇)由总参谋部命名;二级(驱逐舰、护卫舰、潜艇、大型登陆舰)与二级以下级别舰艇由海军司令部命名。水面舰艇具体命名规则为:航空母舰、巡洋舰以行政省(区)命名;驱逐舰、护卫舰以大、中城市命名;船坞登陆舰、坦克登陆舰均以“山”命名;训练舰以人名命名;辅助船艇均以表明所在海区和性质的名称(如东拖、北油、南标)再加序号命名。

  在《海军舰艇命名条例》不进行重大调整的情况下,中国海军航母的命名规则其实非常清晰,即将以行政省(区)、直辖市名称来命名航空母舰。

  对于正在进行改装的“瓦良格”号,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耿雁生明确表示该舰将“用于科研试验和训练”,即将其定位为训练舰。目前,中国海军的两条大型远洋训练舰“郑和”号(81舰)、“世昌”号(82舰)均隶属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按照惯例,改造完成的“瓦良格”号将成为大连舰艇学院第三艘训练舰(83舰),已担任大连舰艇学院副院长的柏耀平将主抓83舰的日常训练工作。

  对于83舰究竟以何人命名,目前仍在研究阶段。无论是中国古代或是近现代,均不乏海军名将、名人。如“舰亡与亡,志节凛然,无愧舍生取义”的清末爱国将领刘步蟾,民族英雄林则徐的侄孙、曾率舰接收南沙群岛,先后担任国共海军少将的爱国将领林遵等等。

  按照《条例》,新造或新接舰艇入列或更名时,由批准授名的领导机关正式授予舰名舷号,颁发《舰艇命名证书》,舰艇将按照《舰艇条令》的规定举行命名典礼。因此,尚未完成改造工程的“瓦良格”号距正式命名还有一段时间。

  训练思路:“一岗多人,轮训轮换”

  美国智库“詹姆斯敦基金会”曾感叹:“当我们回顾中国培养航母舰长的培训计划后,发现这是一个志向远大且十分仔细的长期战略”。的确,中国航母舰长的培养从2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布局。1987年,时任海军司令员的刘华清向总参谋部和国防科工委汇报了关于海军核心力量——— 航母和核潜艇的装备规划:“对航母的发展,‘七五’开始论证,‘八五’搞研究,对平台和飞机的关键课题进行预研,2000年视情况上型号”。

  为先期培养航空母舰及其编队指挥人才,1987年5月,经中央军委批准,海军决定在广州舰艇学院开办首届也是至今唯一一届“飞行员舰长班”。从海军航空兵飞行员中经过严格考核,挑选出李晓岩、柏耀平、杨宏、王大忠、王仲才、王玉成、马业隆、何虎、彭建林等10人,因开学后有一名学员退出,实际“飞行员舰长班”人数为9人。历时3年半的学习后,9名学员顺利取得舰艇指挥专业本科学历,成为中国海军第一代“既能驾机上天,又能率舰闯海”的高素质的复合型军事指挥人才。

  20年后,普遍经历了副舰长、舰长等职位历练的9名学员已经成长为海军部队的中高级军官,目前分别担任着驱逐舰支队主官、舰队航空业务长、保障基地司令、大连舰院副院长、国防大学教官等职务。无论从年龄、经历、军衔、职务等角度分析,中国首任航空母舰的舰长都将从这9人中选出。

  近日,曾赴俄罗斯库兹涅佐夫海军学院深造,以《海军联合战役打击航母编队》论文获得俄“海军军事学副博士”学位,被称为“海陆空三栖明星舰长”的李晓岩,成为国内外媒体热捧的航母舰长人选。

  实际上,对于正在进行改造的“瓦良格”号来讲,由谁担任它的舰长并不重要。它的定位是中国首艘航母训练舰,并不是一艘真正意义上的作战航母。“瓦良格”号的任务将是训练未来“航母目标舰”的舰长、舰员;试验与磨合相关武器装备;探索中国航母编队的组成与作战体系构建。因此,“瓦良格”号航母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更有可能采用的是“一岗多人,轮训轮换”的训练思路,不固定舰员、甚至不固定舰长。

  据透露,这艘改装后的航母训练舰的人员编制约2000人,航母军官与舰员的大范围选拔与培养工作几年前就已经全面展开。武汉航母工程模拟平台、葫芦岛舰载机训练平台,以及航母舰员训练综合保障舰(88舰)相继建成使用。即将开始的海军院校体制调整,也将充分体现出中国特色航母舰长、舰员的人才培养路径。

  本版稿件综合《法制晚报》、《国际先驱导报》、《羊城晚报》等报道

  新闻链接

  航母编队配套装备和设施

  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研究员李杰说,航母编队要形成极其强大的海上作战和执行任务的能力,绝不是仅仅依靠一艘大型战舰与其他各型属舰,以及航母上的舰载机就能达成的。

  实际上,航母还需要大量的沿海岸基大型港口设施、海外基地与保障点为它配套保障与服务。

  以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等主要航母拥有国为例,航母需要一个战略母港,也就是航母的战略综合保障基地。

  在基地内,必须有航母靠泊补给休整的码头,还要有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综合补给舰、快速战斗支援舰等系列属舰靠泊的码头。此外在附近还需要有机场,至少要有固定翼飞机机场和直升机机场各一个。

  李杰说,由于航母上动力装置的用油和舰载机上用油是完全不一样的,而且属舰的油料也不同,加之舰机的弹药种类十分繁杂,比如美国航母编队属舰上就安装有“战斧”巡航导弹、各种反舰导弹、舰空导弹、速射炮等武器,它们所使用的弹药完全不同。

  因此,在基地内还必须要有油料仓库、弹药仓库、物资保障仓库等,建立一个完整的、综合的、体系化的各类物资保障中心。当然,还要有陆上的试验试飞基地,还要在中远海海域有适当数量的海外补给基地和补给点等等。

  美国航母出航日花费130万美元

  建造航母编队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包括航母、舰载机、辅助舰艇等作战单元,而养护一支航母编队的成本也很庞大。

  以美国为例,1990年完工的乔治·华盛顿号航母造价为45亿美元,而整个战斗群的造价将近115亿美元。

  而美国政府2012年国防预算显示,美国海军计划建造一艘最新型的福特级核动力航母,预计建成这艘航母所需的资金总额就高达110亿美元。

  据美国学者统计,除去建造成本,整个服役期间,养护一艘尼米兹级航母至少需要233亿美元。

  此外,美国科学家协会的一份报告估算,一艘尼米兹级航母每年需要2.4亿美元用于执行任务。以华盛顿号航母为例,该舰2010年6月14日离开基地出海巡航,12月14日返回,出海183天,平均每天花费约130万美元。

  “观景”酒店一房难求

  军迷齐聚大连苦等“海试”

  自从7月底传出中国首艘航母即将海试的消息后,全国各地军迷纷纷齐聚大连,期待着一睹航母出海乘风破浪的盛景。

  进入8月以来,想在航母所在的大连造船厂附近找一家宾馆入住实在太难了。

  记者8月2日晚到大连,先赶到造船厂看了一眼航母,随后在附近寻找宾馆。可转了一圈,问了3家宾馆后,都被告知最近一周内已经无房。

  在网上盛传能看到航母的万达假日酒店,前台人员透露,酒店朝北能看到航母的房间已经全部客满。

  当晚11时,几名广东游客在前台交涉,“还没房吗?我们都等了3天了!”这批游客的“领队”陈先生说,他们都是军迷,专程来看航母的。“这边朝北的房间,正对着航母,视野非常好!”陈先生说,这是他如此执着于入住这家酒店的原因。

  为了能近距离观看,航母停泊处附近的商场、码头、公寓等,都成了军迷蹲守的观察点。

  在29层的振富公寓楼顶,尽管相距近两公里,但停泊在港内航母庞大的舰体,依然令军迷们感到十分震撼。

  甲板上身着深蓝色服装、戴白色头盔的海军人员,舰舷上高耸的通信天线,舰岛上转动的雷达,都是军迷津津乐道的谈资。

  画起飞线、夜晚亮灯、调试天线、“保姆舰”出港,每次航母的一点动向,都能引起军迷的关注。十天来,军迷通过自己的方式、渠道关注着航母,终于在10日等到海试的一刻。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