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介入治疗真的能“饿”死癌细胞吗?

  □通讯员 楼建丽 实习生 柴萌 本报记者 黄淼君

  恶性肿瘤也是生命组织,也需要养分,65岁的陈大伯经过介入治疗,终于相信癌细胞真的是要吃饭的,可以用“饥饿挤杀灭疗法”,控制其生长。“现在,介入医学已经和大内科、大外科并立成为三大临床医学了,只不过因为发展的时间比较短,大家了解不多。”省立同德医院介入科副主任胡哲副教授,在做客本报第98期名医大讲堂时,给大家讲了许多关于恶性肿瘤的误区。

  肝癌的早期症状

  胃口变不好

  家住温州永嘉山区的陈大伯从来不体检。五年前,他出现上腹部不适,不久发现自己胃口变得不好。

  “我以为年纪大了,消化能力弱了,就没有当回事。”陈大伯回忆,自己后来就吃点胃药,但是症状一直没有好转,最后家人带他到省立同德医院做检查,经化验和CT检查,确诊为肝癌晚期。

  “这种情况其实非常普遍,我在门诊中时不时会碰到。”胡哲副主任医师每周二和周三上午,会坐门 诊,经常碰到一些肝癌中晚期的患者,有些患者早期都是以为自己胃口不好、乏力。

  “肝癌的发病率位居消化道肿瘤的第三位,属于比较高发的恶性肿瘤,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乙肝的感染率比较高。”胡哲说,许多人感染了乙肝病毒还不知道,一直到体检及疾病爆发后,才意识到。

  肝脏的不适感也不是马上能感觉到的,常常是发展到中晚期的时候,患者才有感觉。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定期体检,特别是40岁以上或有酗酒、乙肝病史等高危人群,要定期做癌症生化指标的检查。

  用介入治疗“饿”死癌细胞

  “肝癌的转移速度非常快,临床上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患者,能够通过手术的办法切除癌肿,其余的三分之二多的患者需要通过别的治疗方法,来延长生命。”胡哲说。

  “现代医学给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了许多办法,比如放疗、化疗、中药治疗、免疫治疗和介入治疗等。”胡哲说,关于介入治疗了解的人并不多。 陈大伯因为肝癌发现得晚而失去手术指证,当听说介入治疗的办法时,也是一头雾水。

  “介入治疗总结起来就五个字:通、堵、灌、取、消,我在陈大伯的治疗中采用了堵和灌这两种办法,即局部灌注化疗药和堵塞肿瘤营养血管,这也是恶性肿瘤的治疗中,最常见的两种办法。”胡哲说。

  在DSA影像设备的引导下,胡哲将导管经穿刺引入陈大伯体内,一边通过导管将药物灌注在恶性肿瘤内,用药物杀死癌细胞,一边通过导管将给肿瘤提供养分的血管全部堵塞上,让癌细胞失去养分,从而达到“饿死”癌细胞的目的。

  “其余像一些良性肿瘤如子宫肌瘤,如果出现了不适反应,也可以通过介入治疗的办法,免去一些器官的切除。”胡哲说。

  网友一树茶花:介入治疗的穿刺痛吗?听起来好像很痛的样子。

  胡哲:和手术比起来,这是一个微创治疗。用于穿刺的细针直径不到2毫米,通过人体的血管或者直接在肿瘤所在部位的皮肤上,穿刺进入体内,这种穿刺可以精确定位,许多治疗后的人,皮肤上只需要贴一个创可贴就可以了。

  读者李女士:介入会不会有辐射?因为介入治疗是通过影像设备引导的,特别是DSA仪器,需要躺在机器下,会不会对身体有影响?

  胡哲:这种担忧是完全不必要的,介入操作时间不长,现代医学仪器非常先进,辐射的剂量都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读者互动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