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几千次“碰壁”,也有感悟和收获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1日06:50  解放日报

  本报记者彭德倩

  通过调研绘出一幅上海停车地图,标明各个停车点的价格、繁忙时间段等,再将其输入电子导航数据库,到时市民出行停车将会方便许多。抱着这一想法,暑假里上海海洋大学大四学生郑一和她的同学们穿街走巷搞调研,不料光是递交调查问询表就遭遇了几千次拒绝。小姑娘说,对我们这些从小一帆风顺的年轻人来说,“碰壁”也许正是最大的收获。

  调查地点一波三折

  这个实践团队8名成员都来自城建专业,为啥选择调研停车?小组负责人小郑坦率地说,大家都希望能在解决社会难题上尽一份力,停车问题社会比较关注,可操作性也较强。同学们由此精心设计了调查问卷,问题包括“您认为您周边停车位数量情况如何”,“如果需要再造停车场,您认为选在什么地方比较合适”,“如果提供您一张停车场导航图,您希望得到些什么信息”,等等。

  实践小组满怀激情,希望能在本市10个中心城区完成1000—1500份问卷。谁知光是调查地点就一波三折。原先他们打算好在商场大堂里“抓人”,不料走进黄浦区一家大商场,刚拿出调查表,就立刻遭遇保安阻拦,原来根据商场有关规定,要进店调研搞活动得事先申请。不得已,同学们转战街头、公交站点,可连问了几个路人,都是一摊手“我没车啊”。最后,同学们明确了调研人群,转战大型超市的地下停车场,看准了刚从超市购物出来的有车族,“命中率”才有所提高。小郑笑着说,以前常觉得街头调查没啥技术含量,真是“看人挑担不吃力”,其实无论做什么都需动足脑筋。

  首次问询准备了一刻钟

  负责普陀区问卷的施晟还记得,刚开始调查时,他们四人一组,手拿厚厚一叠表格,站在乐购超市门前寻找目标。当看到一个蛮面善的阿姨后,大家一起商量了足足15分钟,觉得阿姨同意接受调查的可能性比较高,这才推举出一位“冲锋”上去,虽然以失败告终,好歹也是迈出了第一步。

  最终,同学们共完成了500份问卷,期间却遭遇了几千次“拒绝”,除了路人行色匆匆不愿停步以外,也有相当一部分源于防范心理——怕他们是推销的,骗钱的。有位老伯伯一边接过同学手中的笔填写调查表,一边还是将信将疑,一直在问:“你真的是学生?你确定哦?”

  负责黄浦区调查的陈宇斐,在来福士商场附近调查过程中曾遇到一位韩国游客。他并没有因为语言不通而一口回绝,反而说着生疏的中文和随身带着的电子汉译词典,努力与同学们交流,让他们一笔一画把问题“写”进电子词典,再翻译出来尽力回答。“虽然最后我们还是没能克服语言障碍,没能完成调研,可他的热情对我们来说,是一份很大的激励。”

  不少同学都说,这几天“脸皮”厚了不少,无论是配合的还是不配合的调查对象,他们都会道一声“谢谢”,微笑以对。面对挫折,或许这才是最有效的克服之道。杨益臖同学感触最深:“以后我在路上碰到大学生做调查问卷,不管多赶时间都一定帮他填。因为这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能力有限也要尽力而为

  调查汇总结果,50.6%的被调查者外出习惯将车停至商场、超市、娱乐场所等配备的综合停车场;61%的人认为目前停车费用偏高;八成以上的人认为理想的停车费用应在每小时10元或以下。针对政府部门完善停车设施的建议,则集中在“建设大型社会停车场,增加公共停车位”,“改善和提高停车设施,更多使用立体停车等新型停车方式”,以及“分别在新建住宅、老住宅区加强停车场配套”等。数据也显示,停车地点、车位数量、停车费用、联系方式等,都是本市有车一族希望更充分了解的信息。

  小郑说,小组将依据这些来之不易的数据,整理出更为详尽的分析报告和建议书递交有关部门。与此同时,8名学生将利用双休日,对西藏中路、福建中路、福州路、南京东路为边界区域的各个停车场进行考察,获取有关停车环境信息,最后制作人民广场地区的停车场导航图样本。“限于时间和精力,我们能在暑假实践中完成的只有这部分,但仍希望能为缓解城市停车难带来一些启示。”

  在博客上,同学们这样写道:“公益并不只是说说写写而已,大学生要真真切切地走进社会,造福社会。”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