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夏令营成了商家“唐僧肉”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1日06:50  解放日报

  彭薇

  说起夏令营,对于70后、80后,甚至年纪更大些的人来说,可能是丰富的生活体验和难忘的集体生活。但对现在的孩子来说,一些夏令营无疑成了不折不扣的“旅行团”,“上车睡觉,下车尿尿,停车拍照”,失去了夏令营本应有的韵味。这里,不禁要说声:夏令营,何必太匆忙!

  前几天,一名初中生家长说起孩子的夏令营经历时哭笑不得。她给孩子报了北京文化之旅4日游,一回来,问孩子有何感受,他说“光顾着走路,从故宫这头走到那头,一个来回,结束了”,而到清华、北大,就在校门口留个合影,校门都没进,也算“到此一游”。还有家长反映,有的夏令营,导游光顾着清点人数,也不讲解景点,孩子往往是匆忙“赶场子”,晚饭后也没有集体活动,各自关在宾馆里看电视。难怪不少家长抱怨:现在的夏令营铜臭味太多,文化味太少,就像“快餐”,孩子绝对消化不了。

  夏令营活动应该是一种愉悦的自我体验,孩子们融入到社会大课堂中,亲近自然,广交朋友,增强生存和自理能力,学习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也算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一种尝试。反观眼下的一些夏令营,孩子们成了行色匆匆的过客,早已不能喊出“我的夏令营我做主”,而是沦为商业化的牺牲品。家长为夏令营掏了腰包,换回的却是一大堆几无价值的“纪念品”。尤其是在打着“文化”的幌子下,类似的夏令营活动更具欺骗性和迷惑性,学习和体验也自然无从谈起。

  事实上,夏令营更像一块商家争抢的“唐僧肉”,公益性的夏令营越来越少。而在美国,夏令营教师都需获国际水平认证,他们大多有着丰富的社会经验和人生阅历,很大程度上能够保证参加夏令营的孩子得到锻炼。我们是该好好规范夏令营市场了,比如提高准入门槛,比如加大监管,总之别让深得孩子们喜爱的夏令营“变味”。

  (www.jfdaily.com/blog/32008)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