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创业投资:做有远见的“伯乐”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1日06:50  解放日报

  本报讯 (记者 章迪思)负责开发上海市民医保卡管理系统的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今年成功登陆深圳创业板。这家十年前从研究所转制而来的企业,在上海科投公司等创投机构的资金投入和管理支持下,终于完成向 “千里马”的蜕变;而最初投入2500万元的“伯乐”科投公司,最终也以逾3亿元的收益成功退出。

  在上海,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少。对创投机构来说,助推入投项目走上稳健之路后,“功成身退”是最终目标。据上海创业投资行业协会的不完全统计,截至去年底,上海共有各类创投机构313家,管理总资本达866.96亿元人民币。2004年至2010年间,创投机构“功成身退”的项目共594个,其中通过上市实现成功退出的有175个。

  创业投资被誉为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助推剂,因其在项目前景不确定的初创阶段进入,风险较大,又称为风险投资。但在业内看来,这份“风险”恰是创投行业的价值所在。上海创投行业协会名誉会长华裕达表示,由于项目的初期关注者少,不稳定性较大。同时,早期项目如同“幼儿”,在企业管理理念、发展模式等方面尚未成形,如果优秀创投机构在其成长初期悉心调教,走上一条稳定发展道路的几率必将大大提高。

  数据显示,在全市创投机构的投资对象中,有90%属于中早期项目。投资中早期企业和项目,需要胆识和眼光。在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新傲公司尚未成立时,上海创业投资公司就先期投资500万元。该公司总裁王品高解释说,投资前,他分析过新傲的团队和技术:10余名中科院微系统所技术人员全职“下海”,显示出团队破釜沉舟的创业决心;新傲专攻的SOI半导体材料领域,在国际上鲜有竞争者。十年后的今天,新傲公司已加入了准备上市的队伍。

  除了资金支持,先进管理理念的输入对于早期项目同样重要。创投机构作为被投资企业的股东之一,在企业做重大决策时都会提供建设性的意见,这对企业的稳定发展尤为关键。此外,不少创投机构还推出各种 “增值服务”。例如,科投公司会定期组织所投项目负责人参观在沪世界500强研发中心,听外企老总传授产品研发经验,让“小作坊”负责人渐渐拥有国际化视野。在德丰杰龙脉基金公司,“一把手”李广新带领团队定期走访每一个投资项目,耐心探讨企业创业团队碰到的技术问题、市场问题。他说,“一家企业从初创到成长壮大,我们能全程参与,很欣慰。”

  近几年,随着创业板兴起,许多追求短期效益的创投机构,会在企业临上市前踢上“临门一脚”,待上市后迅速变现走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创投机构坚持早期进入并长期投资,更显不易。鼎嘉创投公司有个连续跟踪、投资长达八年的项目,目前仍无明显收益,但鼎嘉公司依然不离不弃;浦东科投公司专门投资生物医药、新能源等市场不愿意介入的种子期项目,静等种子“发芽”……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