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茅盾能勇夺茅盾文学奖吗?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1日07:39  国际在线

  

茅盾能勇夺茅盾文学奖吗?

  朱慧卿画

  第8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委员会日前公布了第一轮投票结果,得票前10名作者中,省级作协主席、副主席占到了8位。 (新民网8月10日报道)

  看到这个投票结果,不免让人想起去年的鲁迅文学奖。武汉市委常委、纪委书记车延高,以“羊羔体”夺得诗歌奖。达官显贵获奖,何况文学水准有限,没有猫腻谁信?这次茅盾文学奖的第一轮投票,又是准官员们拔得头筹,大有作协正副主席们包揽所有大奖的势头。身份当然不是文学创作的障碍,更不该因此就一定不能拿奖。但如果得奖的人都具有一定的身份、地位,这就说明文学标准可能出了问题。

  公众担心的正是这一点。当然,茅盾文学奖尽管近年来被批一届不如一届,但是至少这一届还没有最终评选出得奖的作品。所以,早些质疑或许是件好事。就算无法左右之后茅盾文学奖的评选,至少这一届,评委们和主办方会悠着点了。当然,不顾民意的事情时有发生,公众也见怪不怪,如若本届茅盾文学奖最终获奖者依旧尽是作协的主席们,我不知道会不会让中国作协情何以堪?

  还记得去年的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获奖者5人,三名为文学杂志编辑(其中两名主编副主编),一名文学院院长,一名党务官员(车延高)。不仅如此,有媒体好事统计了下,历届获奖者中,多有官员、将领、杂志主编、作协主席。抛开鲁迅文学奖不说,至少最近两届茅盾文学奖也是争议连连。

  这样的质疑,已经不是第一次,也不仅仅局限于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这几大国家级文学大奖都呈现出这样的态势,就很说明问题了。

  有趣的是,不止文学评奖,其他人文社科、科学技术领域的奖项评定、项目申报,都遭遇这样的质疑。就拿最近的例子来说,今年上半年,中国工程院发布了2011年度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其中,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等央企高管和政府高官在列。工程管理学部44名候选人中,近半来自央企和政府部门,这个候选人名单因此也备受质疑。

  一个具备权威性、被信任的大奖,必定有一套经得起检验的严格的评奖程序。这方面,成熟的经验不可谓不多,都值得借鉴。其实即便是被质疑的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也有一套看上去严格的程序,譬如回避制度。我想到,茅盾先生在1949年后历任文联副主席、文化部长、作协主席,并担任过全国政协副主席,官位不可谓不高,但在其担任行政职务之后,便再也没有写出一部像样的作品,如果放到今天,以茅盾先生的地位,我不知道其是否应该得奖?(张燕)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