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毛泽东派我父亲到文化书社当学徒

  

毛泽东派我父亲到文化书社当学徒

  肖氏四姐妹和二哥女儿肖波(左三)在文化书社故址纪念碑前留影。邱晓峰 摄

  “我们的父亲肖光球以前在文化书社工作过!”昨日,肖又崇、肖宪崇、肖南崇、肖卓四姐妹携二哥的女儿肖波,来到开福区通泰街道连升街社区潮宗古街文化书社故址纪念碑前,追忆父亲肖光球生前在文化书社工作的故事。

  成立于1920年的文化书社,是毛泽东创办的以传播新文化为宗旨的组织,也是中共湘区委员会的秘密联络机关。随着时光荏苒,文化书社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几乎已经全部故去,肖氏四姐妹的讲述,为我们展现了那一段历史鲜为人知的故事。

  毛泽东教父亲卖书时还要做宣传

  “没有新文化由于没有新思想,没有新思想由于没有新研究,没有新研究由于没有新材料。湖南人现在脑子饥荒实在过于肚子饥荒,青年人尤其嗷嗷待哺。文化书社愿以最迅速、最简单的方法,介绍中外各种最新书报杂志,以充青年及全体湖南人新研究的材料。也许因此而有新思想、新文化的产生,那真是我们馨香祷祝、希望不尽的!”这是1920年7月31日,湖南《大公报》上发表的一篇由毛泽东起草的《发起文化书社》的倡议。8月20日,租定长沙潮宗古街56号3间房屋为社址。书社9月9日正式开始营业,易礼容任经理,毛泽东任特别交涉员。

  肖南崇告诉记者,已经故去的大哥肖伯崇写的《我们这一家》一书中清晰地交代了父亲肖光球在文化书社的故事。文化书社经理易礼容的回忆录中也有记载。肖光球是湖南湘乡人,小学毕业后他想继续升学,便写信给在长沙第一师范教书的姐夫——著名教育家王季范。王季范支持了他,要他去报考湖南第一师范。

  一师是省里的名校,门槛高。“毛泽东那时是一师附小的主事,他让父亲先去一师附小补习。毛泽东和王季范是表兄弟。毛泽东到长沙后,经常是王季范家的座上客,所以对父亲也很关照。”肖南崇说,父亲补习了几个月,报考一师,因为底子太差,只考了个“备取”。考虑到父亲要复习功课,毛泽东便派他到文化书社当学徒半工半读。毛泽东当时住船山学社,常到书社来。他常对父亲说,光卖书不行,还要做宣传,卖书的先要看书的序言,了解书的内容,向读者介绍。父亲按照他说的去工作,干得很有成绩。“书社办得红红火火,最初推销的书籍约200种、杂志20余种、日报数种,大部分是书刊一到就销完”……

  毛泽东和杨开慧结婚的床是父亲帮忙买的

  肖南崇告诉记者,父亲故去的时候,几姐妹都还小。因此,父亲的这些故事,是从大哥和母亲那里听来的。

  文化书社同时是毛泽东在湖南从事建党活动的秘密联络机关。共产国际代表会见毛泽东是通过文化书社,党中央派代表来湖南联络工作是通过文化书社,党中央每月拨给湖南党组织的活动经费也是通过文化书社。肖南崇回忆说,父亲曾经告诉大哥,因自己到毛泽东那里去得比较勤,有机会帮他处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事情。肖伯崇曾特别提到:“毛泽东和杨开慧结婚,什么也没添置,只花8块银元买了一张‘宁波床’,这张床也是父亲去帮他买来的。”

  1925年党组织号召党员去广东黄埔军校,肖光球便离开长沙,登上了去广州的火车。大革命失败后,他参加了秋收起义、井冈山斗争。新中国成立后,在湖南供销社工作。

  文化书社则于1927年被反动派破坏停业,房屋毁于“文夕大火”,今天在通泰街道潮宗古街,留存着一块故址纪念碑,纪念着往昔的文化书社。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