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无可回应”再证故宫“捂功”之高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1日07:55  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无可回应”再证故宫“捂功”之高

  ◇ 本报评论员 邓子庆

  从热闹一时的失窃门、错字门、会所门,到8月份尘嚣再起的哥窑门、瞒报门、私拍门,围绕故宫博物院的“扒粪”运动持续升级。近日,有媒体报道,2009年故宫曾发生一起内部人士自导自演的私分票款案,事情败露后被知情者勒索“封口费”,而故宫方面则乖乖付出10万封口费遮丑。(8月10日《京华时报》)

  故宫今年想必是犯了太岁,盗窃门、错字门、会所门、解雇门、破盘门、拍卖门……眼下又是“封口门”,似乎几个月来,针对故宫的“扒粪”运动就没消停过。当然,“扒粪”运动得以持续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有“粪”可扒,所谓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故宫既然错误地或不合时宜地“拉了些粪”,就怪不得有人扒出来示众。从这个角度看,故宫遭遇的这些“门”,只是时间问题,之所以如此集中,则与故宫不积极“擦屁股”有关。

  亡羊补牢犹未晚矣,中国人普遍认可的一种做人行事原则就是,除却罪不容诛,一般做错了事都并非不能原谅,如果能在做错事后态度上积极认错,并行动上尽力采取措施去改正或消除因错误带来的影响,其犯错成本都将大大降低。这一点在法治上也多有体现。反之,我们最见不得犯了错后还死不悔改、一意孤行。依此出发,故宫如今成为众矢之的,与其对待错误的错误态度,不无关联。

  就拿此次“封口门”来说,故宫实际上制造了双重门。其一,按规定,故宫的门票款必须全部直接上缴财政部,但有导游直接带领游客进宫,绕过买票环节,也就是逃票——当然钱还是要付的,只不过游客的钱不是去了财政部,而是被私下勾兑,由导游和故宫的警卫人员直接结算,双方分成。这种做法是违法的,如果达到一定数额,已然犯罪。故宫对此想必有清醒认识,只不过出于利益驱动冒险行之。熟话说得好,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故宫面对人家拿出来的视频图片,自然只能甘受“勒索”,进而乖乖付出10万封口费。此为第一道“封口门”。

  第二道“封口门”则是故宫想框住舆论之口。面对外界质疑,故宫用了四个字“无可回应”。应该说,“无可回应”的意图很明显,那就是尽量争取主动权,或是希望借沉默之际去争取将来有力回应舆论的时间,抑或确实因面对人证物证而哑口无言,但却希望舆论的热情因为遇到故宫的“冷屁股”而逐渐沉寂。但不管怎样,言简意赅的“无可回应”,再一次生动刻画了故宫的傲慢姿态;它更在相当程度上可能助推事件继续迈向负面。要知道,试图用捂盖子阻击舆论质疑的做法,是愚蠢的也是无效的。这一点,故宫在走过前面几道门时就该有此体会。

  但很遗憾,故宫并非在恁多“门”中长一智,而是将其“捂功”一展到底。这也难怪有网友无不遗憾地发问,多少“门”能改变故宫的傲慢,特别是对舆论的藐视?其实我看,故宫的管理体制不变,多少个“门”恐都无济于事。比如故宫在文物管理中的巨大漏洞和高度集权,又比如处于监督地位的文化部、财政部、审计署等又是缘何“没有发现故宫存在财务问题”,等等。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