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伦敦骚乱”:别让微博短信成为替罪羊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1日08:15  国际在线

  我不知道,伦敦的骚乱事件会不会成为公民自由使用社交网站或手机短信的一次转折点?不过现在看起来,英国相关方面已经准备好了要把怨气发泄在它们身上。

  8月4日,伦敦警察怀疑29岁男子马克·达根非法持有枪械,提前在街道布控拦截。双方爆发枪战,随后达根身中两弹,当街死亡。死者家属组织示威活动,事件随即演变成骚乱。据英国媒体称,对达根事件,社交网站上出现了大量讨论,其中不乏情绪性发泄、谣言和煽动言论。正是由于社交网站上大量煽动言论助长愤怒情绪,一些年轻人劫掠了城北恩菲尔德区等地区的商铺。伦敦警察局副局长卡瓦纳做客BBC时指责一家知名微博网站在这次暴力事件中推波助澜。鉴于此,警方宣布将监控“推特”等社交媒体,鼓动骚乱者将被逮捕。此外,由于黑莓手机通信成为肇事者的重要联络工具,黑莓英国运营商也声明说将“以所有可能的方式协助”配合当局调查。

  伦敦事件之后,“互联网自由”将呈现出怎样的格局,需要谨慎以对。事实上,鼓吹对于互联网监控的论调,在今日世界并不鲜见。因此,尽管许多人不太相信,伦敦乃至英国警察机构必将以某种明显而生硬的方式介入公民通讯自由权,但必须明白的是,只要不加阻止,不设界限与禁区,任何公权力都将十分乐意插手到事涉公民隐私的领域中去,并总有其堂而皇之的理由。如果事情真的要朝这个方面发展的话,那么我们完全可以预言一种比此次骚乱事件更糟糕的一种现实。

  微博短信何辜,要承担升级骚乱事件的主要责任?譬如星火燎原,不问火星起于何处,反倒要怪备风的力量,是何道理?因为事情已经很显然,当地警方无故射杀达根,以及“警察经常粗暴对待居民”、“警民紧张关系长期得不到缓解”,才是伦敦骚乱的主要诱因。至于更深层的原因,则是经济不景气的背景,加之少数族裔居多的城北托特纳姆区是英国失业率最高的社区之一。不论是愤怒还是绝望,当它成为一种普遍的情绪,那么要找到一个出口总是容易的。在这种情境下,没有谁是别有用心的人,没有谁是不明真相的群众,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利益相关者。

  作为社会怨气聚集者的伦敦警方来宣布将监控社交媒体,这总让人觉得有些意味深长,同时也不免让人怀疑这是在转移注意力。在伦敦事件发生4日之后,骚乱现象仍无停息的迹象。尽管英国内政部长梅恩表示,不会使用防爆水枪驱散人群,也不会请军队介入镇压骚乱。但作为一个事实,这场英国数十年来最严重的骚乱不仅已经席卷了伦敦多个城区,而且“骚乱发生后的情景堪比二次大战德军轰炸后伦敦一些地区显现出的景象”。这一切无不让人忧虑。我们祈求一个更加稳定和谐的社会,希望骚乱事件尽快停止,那么就不仅需要事件各方的冷静与克制,同样也需要英国政府方面检讨其政治以及经济社会政策的失当之处,而不是忙于指责公民通讯权利。在一个健康舒展的社会,公民权利永远不会成为一个问题。(杨耕身)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