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这里就是战区

  

这里就是战区

  伦敦市长约翰逊手举绿色扫把上街。CFP供图

  

这里就是战区

  抢劫者从商店抱走大量物品。《中国日报》

  

这里就是战区

  8月9日,在英国首都伦敦克拉珀姆区,一名女子在清理破碎的橱窗。新华社发

  英国部分城市发生的骚乱9日进入第四天。由于约有1.6万名警察部署在各个城区,在持续3夜骚乱之后,9日晚的暴力活动基本告别首都伦敦,转而在曼彻斯特、索尔福德、西布罗米奇、伍尔弗汉普顿等地上演,其中曼彻斯特最为激烈。

  英格兰西北部城市曼彻斯特多处地点当地时间9日夜上演骚乱和劫掠事件,规模之大,“30年来未见”。警方评价,这场骚乱“没有任何示威诉求”,纯属“不可理喻的暴力与犯罪”。

  9日,英国警方还发布了首例骚乱死亡报告,确认8日晚一名26岁男子在伦敦南郊的一辆轿车中遭枪击,当时那里正在发生骚乱。该名男子在被送到医院后的第二天死亡。伦敦警方9日公布的数据还显示,迄今为止已有500多人因骚乱被捕,另有100多名警察受伤。

  30多人“合力”点燃警局

  路透社描述,在曼彻斯特,数百名蒙面年轻人砸破临街店铺的橱窗,劫掠商品。一家服装店遭劫掠后又遭纵火。大曼彻斯特警察局助理局长加里斯·休恩说,“罪犯们今夜满城奔突”,他们“没有抗议口号”,“纯属犯罪”,他们“羞辱”了整座城市。“他们没有抗议的缘由。这是我从未看过的不可理喻的暴力与不可理喻的犯罪,”自1981年开始在曼彻斯特从警的休恩说。曼彻斯特市一名发言人评价9日是“曼彻斯特历史上最糟糕的一天”。

  在索尔福德,年轻人向警方投掷砖块,向建筑物投掷简易燃烧弹。一名在现场报道的英国广播公司记者遭袭受伤。电视画面显示,部分路段已被燃烧产生的黑烟吞没,遭纵火的汽车和建筑窗户内仍看得见蹿出的火苗。

  在南部西布罗米奇和伍尔弗汉普顿,商铺遭劫掠,汽车被点燃;在诺丁汉,30多名年轻人“合力”用燃烧弹点着了一家警察局;在利物浦,警方一度用防暴盾牌和警棍与人群发生对抗。

  民众自发组织保卫家园

  连续三晚的暴力事件令伦敦不少街区一片狼藉,不少市民自愿前往受损街区,加入“大清扫”行列。法新社记者看到,在伦敦西南的佩克汉姆区,大约20人9日一早拿着簸箕、刷子等,帮助那些受损店铺的店主收拾、打扫。一名20多岁的女志愿者说:“当我看到昨晚发生的事情,我震惊了。我想,应该用一种建设性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愤怒。”

  这次大清扫由网民经由知名社交网站和微型博客网站自发组织。法新社记者发现,截至9日上午,这家博客网站上一条名为“清理伦敦”的帖子吸引2.75万人跟帖。一名网友回帖说:“我们正在从刘易舍姆街向卡特福德推进,刘易舍姆已经非常干净。”另一名网友留言说:“哈克尼也干净了,整个城市重新焕发生机。”

  持续多日的骚乱,还使得一些英国民众自发组织起来保卫家园。据当地媒体报道,9日晚在伦敦北部的恩菲尔德地区有数十人自发上街巡逻,生活在伦敦西部绍索尔地区的锡克教徒也聚集起来保护他们的庙宇。

  副首相和伦敦市长遭“围攻”

  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9日召开紧急安全会议,称将采取“更强硬的措施”打击犯罪行为。而副首相克莱格和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视察时,遭到了群众的“围攻”,并被指责在骚乱发生后未及时返回岗位进行指挥。

  伦敦市长约翰逊9日手举一把绿色扫把出现在伦敦街头,号召市民开始清理家园。许多愤怒的群众围住约翰逊和随行的内政大臣特雷莎·梅,责问他们为什么民众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

  奥内利娅在伦敦开了一家发廊。据她描述,骚乱发生时当地情况就如“战争片”一般。奥内利娅找到约翰逊市长,抱怨说:“一块砖头从窗户飞进来,但是没有人在这里保护我。”奥内利娅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仍心有余悸:“我们在屋内可以听到他们砸毁物品的声音。他们甚至相互叫好。暴徒都很年轻,差不多12至15岁。暴徒走了2个小时后,我还在颤抖。这太无法无天了。这里就是战争地区,情况就跟战争片一样。”

  英国副首相克莱格在伯明翰街头视察时也遭到愤怒民众的“围攻”,人群大喊“回家”,表达对政府的强烈不满。据新华社

  代价惨痛

  初步统计损失数千万英镑

  因一名少数族裔英国人几天前在伦敦街头被警方打死,伦敦托特纳姆区6日成为第一个出现骚乱的地区。但随着事态发展,骚乱越来越偏离“原始事件”,像群体“治安事件”,像无政府主义者泄愤,更像是年轻人搞起来的一场大闹剧。

  但这场大闹剧的代价惨痛。综合各地警方报告的数据,遭劫掠的商铺包括百货商店、服装店、鞋店、电子品店;遭纵火的包括汽车、商铺、公共设施和民宅。路透社说,初步统计各地经济损失总计数千万英镑。

  这还不包括“警方遭奚落和羞辱”的损失。骚乱伊始与警方有关,骚乱扩大警方有责,而如今,警方背负巨大压力。一些人质疑警方在导火索事件中的诚实度,质疑警方控制骚乱的能力,尤其质疑警方对明年伦敦奥运会的安保承诺。

  骚乱同样影响金融。纽约梅隆银行英国分行货币战略师尼尔·梅勒9日说:“仅仅几天前,我们还在讨论英镑有可能成为新的安全投资港,但骚乱事件一下子让英镑的味道变酸。”据新华社

  外交部提醒

  旅英中国同胞保持警惕

  据新华社北京8月10日电外交部网站10日发布消息称,中国驻英国大使馆提醒旅英中国同胞保持警惕,尽量避免前往有关骚乱事发地区和夜间出行。经核查,目前尚未接到涉中国公民的求助和伤亡报告。

  中国驻英使馆提醒,如遇紧急情况,请及时拨打999报警和急救电话,或中国驻英使馆领事保护电话:02072994049(值班电话)、02076311430(工作时间咨询电话)和07551436721(非工作时间紧急领事协助)。

  英国“绅士”为何变得如此暴力

  连日来,一处处骚乱场景如同复制一般:房屋被焚,车辆被毁,橱窗被砸,商店被抢……

  绝大多数骚乱者没有表达任何政治与社会诉求,而是“单刀直入”地趁火打劫,借机哄抢,肆意破坏。

  火光冲天的电视画面,令全世界都感到震惊、迷惑。素以绅士风度而闻名的英国怎么了?

  骚乱是“多重失败的标志”

  英国数城骚乱引发世界严重关注。英内政大臣特雷莎·梅将其判定为“彻头彻尾的犯罪”,但范围如此广泛的暴力冲突其原因无法用简单的一句话概括。事实上,西方国家当前普遍的经济困局、政策进退失据,催生了社会特别是一些年轻人的“幻灭”和“反社会”心理,以极端心态制造麻烦。正如英国《卫报》所言:骚乱是“愤恨的爆发和多重失败的标志”。

  英国经济的不景气在这次骚乱中留下明显痕迹。据统计,英国16至24岁年龄层中,约百万人处于“正式失业”,创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严重衰退以来之最。

  有人开好车呼朋唤友去抢劫

  应当说,这次骚乱也打了英国政府一个措手不及。正值8月休假高峰期,骚乱发生时,英国首相、副首相、内政大臣及伦敦市长都在国外休假。

  然而,探寻事件的全貌,还需要耐心等待时间让更多真相浮出水面。比如,许多人认为,骚乱者主要是生活贫困、不满现状又看不到未来、自认为被世界所遗忘的青少年,但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骚乱者虽不乏失业青年和流浪汉,也有很多是打扮入时的年轻女孩和经济条件不错的年轻人,他们开着好车呼朋唤友去抢劫。

   这可能发生在任何地方?

  一个英国人说,这样的事情可能发生在任何地方。此话有一定道理。

  当下,从骚乱的英国,到陷入债务沼泽的希腊、意大利等国,很多西方政府寻求削减财政赤字、压缩公共开支,冲击着社会众多阶层。正因如此,参与英国骚乱的并不仅是“贫民窟里身无分文者”,也有不少经济状况不错的年轻人。据新华社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