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学生跟网友到玉树支教

  

大学生跟网友到玉树支教

  蒋建伟和他教的孩子们在一起。蒋建伟 供图

  本报株洲讯(记者 张水湘)“虽然赴玉树支教只有短短半个多月时间,但我已经和当地的学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当地最缺的就是教科书和老师,如果你有能力帮助他们,可以试试。”今年7月初,22岁的株洲伢子蒋建伟与其他6名志愿者一道奔赴玉树支教,半个多月的支教生活,让他充分感受到了玉树的风土人情,而当地教育的困窘也让他牵挂不已,他希望有志愿者能够继续前往支教。

  前往玉树支教半个月

  昨日记者联系上了蒋建伟,希望能聊聊支教的生活,可是低调的他一直不肯接受采访。记者表示他的亲身经历有助于更多的人了解玉树,帮助那些孩子,蒋建伟才慢慢打开话匣子。

  “我一直有支教的念头,想了解贫困地区的状况,顺便锻炼下自己。”蒋建伟是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一名大三学生,为了在暑假实现这个愿望,他开始收集各种支教信息。有一天,他在天涯网站上看到一条关于玉树支教的帖子,立即联系发帖人——江西财经大学的李萍老师,“磨了将近一个月,她才答应暑假带我去。”

  “支教不是旅游,首先要做好各种准备。”蒋建伟先了解了支教点的状况,然后购买了几十个本子以及铅笔准备送给当地的学生。7月7日,蒋建伟背上行囊出发,从株洲坐火车,8日达到西宁,再经过几日的汽车颠簸,7月10日,他和其他6名志愿者终于到达了目的地——玉树州玉树县隆宝镇措美村措美小学。

  学校缺老师还缺教科书

  到达措美小学后,他们住进了自己搭建的帐篷,正式开始了支教生活。“这个小学有60多名学生,都是藏民,分为三个年级。”蒋建伟介绍,学校里只有一名固定的藏语老师,其他老师基本靠志愿者承担,如果没有志愿者时,学校不得不放假,“我们来之前,措美小学已经连续放假两个月了。”正是这种时断时续的上课方式,学校里有16岁的学生还在上三年级。

  “当地的学生很单纯,上课的时候也很积极,可是他们的基础太差了。”蒋建伟感叹道,他在学校教三年级的语文和数学,每天7节课,他一天要上3节课,由于时间紧张,没有双休日。

  据介绍,当地的藏民大部分不会说汉语,所以小孩子的汉语也不怎么好,学起语文来非常吃力。

  “玉树灾后收到很多人的捐助,学校里有不少故事书等课外读物,可是他们最缺的还是上课的教材,不少学生还使用着捐赠的旧教科书,有的甚至还没有。”蒋建伟建议如果要给当地捐助,建议多捐助教科书之类的书籍。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