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接群众电话的官员很“值钱”?

  

不接群众电话的官员很“值钱”?

  王成喜 画

  8月4日下午,福建省长乐市环保局局长陈桂光与福建省电视台公共频道记者的一段电话录音曝光,其中,陈桂光说到 “一打就打局长,局长很不值钱是不是?”“局长的电话是一般群众不能打的电话”,这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8月10日,长乐市委作出决定:陈桂光停职,等候处理。(8月10日《羊城晚报》)

  在陈局长的认识中,“一般群众”的意见怎能如此轻易地直达权力中心,而无须经过重重关卡呢?这无疑令局长的权威大打了折扣,而觉得自己“不值钱”。

  陈局长的话其实很值得玩味,玩味之处在于,他把中国千百年来的“官员价值论”进行了总结阐述。官者,以威慑人也。尽管从古到今手中握有权力的官员都在强调自己“父母官”的身份,但在他们看来,官威始终是赖以维护自身价值的砝码,也因此,大多数官员有“父母”之威,少“父母”之慈。对这些重视权威的官员而言,必须为自己设置数重帷幕,如天神般令群众难以接近,方显其价值的高端。

  当行政管理、行政理念在不断向“民本”方向推进时,陈局长这种官员与价值的论证方式仍然停留在“官本”层面,理念与行为的悖论演绎体现的是官员在躬身为民方面主动性的不足,甚至可以说,是相关意识的严重短缺。在陈局长们的潜意识里,一直有着“官贵民轻”的意识铭印,同时自然而然地为官民之间划出了一道“不得逾越”的“三八线”。但最可怕之处,也就在于这种长期以来的“惯性”,这意味着,在为官理念正在转变的大环境中,我们随时会遭遇到这种惯性所产生的“拽回力”,使得泾渭分明的官民关系不那么容易消失。

  一个官员,到底应该如何才能体现价值,用陈局长的话说,也就是到底怎样才“值钱”?这个问题不存在多维度的展现,也不存在正反两方的相持不下,它的直解就是,看你到底为群众做了多少事,解了多少忧。对官员而言,价值的尊贵并非用距离来铸就,恰恰相反,离“一般群众”越远,分量便越轻。清代书画家郑板桥在做潍县县令时曾写下“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倾听民众的声音,除了是工作的需要,更是官员“民本”情怀的体现。如果长乐市环保局的陈桂光局长明白这一点的话,想必他应该不会说出“一般群众不能拨打电话”的话来,也更不会觉得“一般群众”拨打他的电话会令他“不值钱”吧。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