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结婚苦乐

  在这个世界上,有人到了一定年龄就结婚,有人犹豫再三终于结婚,有人不但结一次婚,而且结几次婚。

  也有的人,始终不结婚,到死时也没有什么悲哀。因为他知道,儿女之累,稻粱之累,衰老之累,总之生存竞争之累,像一首打油诗中说的“琴棋书画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它;而今七事都变更,柴米油盐酱醋茶”,是颇有诙谐趣味而表达了相当的真实感的。

  精神愚昧的人在佛教中被称为钝根,这种人对于生活的苦痛不大察觉,所以往往成为生活的奴隶;而敏感的人就不同,他不仅看见生活的种种虚幻,还看清婚姻的实质性盲目性,他看到了男女在选择配偶时闪烁游移的目光,也看到了同床异梦的尴尬,他看到了婚姻中为各种拖累而衰老的青春,也看到了由刚毅饱满而变为干核桃似的哭脸。

  是的,是那样的哭脸,刻着忧患、苦恼、伤心、忧郁、奔波、思虑、算计种种折磨的痕迹,因为他的敏感,他所以醒悟。

  以这种观点来视常人观念,遂看出凡俗的可笑可悲;以凡俗的角度来看这种观点,不免被视为狭小欺诳。然而,敏感的人由于心性的灵异,他当然会看出浑浊生活细节中的种种悲剧因素。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中安德烈王爵对彼尔说:“永远不要结婚,朋友,尤其是在没有看出女人面目的时候,否则你就犯了不可救药的错误了。结了婚,你就每走一步都是错误,除了客厅以外,一切都走不通了,你就要和宫廷奴才、白痴们变成一伙了!”这种话语听起来惊心动魄。

  实在说,所谓爱情,是一回事情;而婚姻,又是另外一回事情。法国民间的一句谚语说:“谁出于爱情而结婚,他就有幸福的晚上和倒霉的白天。”这真可以称为醒过来的人的声音。言下之意无非是着眼于两人的经济基础和地位;很多海誓山盟的情侣最后不是变成乌眼鸡了么?可是出于世故的婚姻又如何呢?即使有了物质基础,可是没有爱情,那岂不成了法国谚语的逆定理了吗?一样是不道德的婚姻。

  斯宾塞说他所以不结婚的理由,是因为没有符合他头骨原理的女人。而萧伯纳说得更令人绝倒:“让结婚的结婚吧,让不结婚的不结罢——反正到头来,他们都要后悔。”

  在这种睿智面前,一切结婚的苦乐论,都显得多余。

  世俗的婚姻观念,好比漆黑的屋子。但是再漆黑的屋子,也有漏光处。那正是思想的力量,促人猛醒。

  可是人家活在糊涂里,也有糊涂的幸福。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