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工业气体非法买卖充斥义乌市场 管理部门互推诿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1日08:49  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义乌8月11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危险工业气体的买卖本应由政府严格控制,但在浙江义乌,这些一旦保存不当就会变成一颗颗“炸弹”的气罐却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了市场上。更加奇怪的是,面对记者的举报,相关部门的态度却显得神秘异常。

  怪象:

  运管所未到现场称已检查

  在义乌市场上,工业气体非法经营究竟有多疯狂?记者实地展开了调查。记者盯住了一辆车牌号为“浙GHJ715”的白色小货车。8月1号晚间10点半,这辆车从“东阳市沪阳气体有限公司”充完气,一路狂奔到义乌青口工业园区,停在园区的东洲路上。

  记者注意到,这辆车上约有六、七十个气罐,蓝色的氧气瓶和白色的乙炔气瓶违规混放在一起,气瓶上也没有张贴必须张贴的合格证。氧气助燃,乙炔气易燃,停车点附近还有部分农民房,一旦发生爆炸,后果不堪设想。

  凌晨1点40分,记者向义乌运管所值班中队进行举报,工作人员称会来现场查看。凌晨2点34分,值班中队工作人员再次打来电话,称已经到过现场,没有发现记者反映的情况。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记者一直蹲守在这辆“浙GHJ715”的白色小货车旁,自始至终没有看到有巡逻车过来检查。

  义乌运管所值班中队工作人员:我们东洲路找到了,沿路上也都看过了,没有发现白色皮卡车,东洲路上也没发现皮卡车。我记得在东洲路没有错的?我们看了,没有发现。

  早上7点左右,“浙GHJ715”小货车将装载气瓶分装两车,在义乌市场进行了销售。

  处理:

  安监局与工商局意见不一

  联手举报的正规经营户告诉记者,在义乌,像这样无证照经营的有八家,而经过合法审批的经营户只有五家。长期以来,厂家、供应站、无证照经营人员进行着一场无序竞争。正规经营户们认为,义乌气体市场乱象的形成,一方面是生产厂家向无证照经营人员供应各种气体,另一方面,是有关部门执法不严甚至涉嫌包庇纵容的结果。

  例如,在打击工业气体的非法存储问题上,义乌市安监局和工商局意见不一,最终导致该问题无人处理。

  义乌市安监局执法监察大队大队长陈伟:如果他这个工业气体他放在车上,没从车上搬下来,车停下来。这是我们安监管还是运管管?这个要看时间。怎么说?可能他脱离人员看管。这块应该是在运管。

  义乌运管所货运管理科刘大辉科长:他从外面进的气体,不能经营的,他瓶子就放在车上,车就放在马路边上,像这种属于我们运管管还是安监?安监说属于运管?这个应该是安监的。

  非法经营的气体源头在义乌邻县东阳。对于源头的查处,需要义乌、东阳两地通力协作,但两地的行业主管部门却是扯皮不清。

  义乌市安监局执法监察大队大队长陈伟:我们问题发现之后,也以文件的形式发到东阳质监、安监、函告给他们,叫他们把好源头关。

  东阳市安监局却有另外一番说法。东阳市安监局危化科科长马跃军称,义乌安监局至今没有正式手续移交,东阳方面查处纯属无稽之谈。

  马跃军:他没有这个资料的话,实话讲,我们去调查的时候他肯定会否认,我说老实话肯定有这种情况。

  工业气体具有易燃易爆或有毒等危险特性,它的安全牵涉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利益。气体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好像是在“徒手走钢丝”,不出事皆大欢喜,出了事家破人亡。五年前,义乌市一名无证经营者卸瓶时钢瓶发生爆炸,造成一人当场死亡的事故余音犹在,这个惨痛的教训难道还不够深刻,这样的悲剧难道还要重演吗?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