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百年品牌续写资本传奇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1日09:05  南方日报

  ——国酒茅台上市10年纪实

百年品牌续写资本传奇
贵州茅台酿酒中心。
百年品牌续写资本传奇
信息化的仓储中心。
百年品牌续写资本传奇
百年品牌续写资本传奇
赤水河畔的贵州茅台集团。 资料图片
百年品牌续写资本传奇
贵州茅台集团新厂的大门。
百年品牌续写资本传奇
现代化生产车间流水线。

  10年前的7月31日,“贵州茅台”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股票代码选择了耐人寻味的“600519”,国酒逐鹿资本市场的历程由此开始。过去的10年中,贵州茅台带给投资者的是仓廪的充实,也带给这个百年民族品牌一场深刻的变革。

  这种变革来自于资本市场,内化为更加符合现代化管理的一种力量,源源不断,像是茅台镇旁奔腾不息的那一股江流,遒劲、浑厚、昂扬、大气。

  历史给了国酒茅台一个难得的机会和舞台,在贵州茅台成功上市之后不到4个月,2001年11月10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WTO)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以全体协商一致的方式,审议通过了中国加入WTO的决定,标志着中国长达15年复关和谋求加入WTO进程的结束。

  从那一年开始,与充满希望和变革的新世纪同步,前进中的中国和前进中的国酒茅台,迎来了一次又一次的挑战,一个国家,一个国有企业,在岁月洗礼中快速地成长到枝繁叶茂。那种时光的轰鸣声,仿佛只有伫立赤水河畔回眸之际才能听到,你会惊觉变化是如此巨大,如此深远。

  撰文:邹宁 编辑统筹:杨和平

  洞察先机 公元2001破冰起航

  2001年7月的最后一天,7150万股贵州茅台股票成为了中国投资者的一个新选择。贵州茅台从那天开始,以2.5亿股的股本起步,开始了作为中国资本市场蓝筹公司典范的不平凡里程。

  如要说起茅台的渊源,似乎是从历史最深处闪射出一丝丝若隐若现的微光,那毕竟是一个跨越千百年的漫长故事。但要回溯贵州茅台的上市,其中的诸多情状犹历历在目。

  茅台集团一位领导回忆,1999年,时任贵州省省长的吴亦侠召集贵州大型企业开会讨论上市事宜。

  在10多年前,对于沿海发达地区来说,上市或许不是什么新鲜事,中国的资本市场已经走过风风雨雨的9年。但是对于偏远山区省份贵州来说,提起企业上市,很多企业领导尚摸不着头脑,不知上市为何物。

  一头白发的茅台集团董事长、总工程师季克良在回顾争取上市那段历史时,一种洞察先机的智慧闪烁在眼里:那时西南一隅的贵州对于上市还延续着心照不宣的配额制,当时的茅台领导班子抓住了机遇,几经周折从另一家企业手里争取到了这张难得的资本市场入场券。

  上个世纪末,距离省城两百多公里蜿蜒的山路上,总有怀揣着上市做大做强梦想的茅台人风尘仆仆的足迹。百年民族品牌后来在中国资本市场跃上了难以逾越的峰峦,似乎从那些不懈的奔走中诠释出了某种必然性。

  季克良感叹道,知道了上市的重要性,但真正操作起来却扎扎实实准备了两年多的时间。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仁国是茅台成长史的又一个有力见证者,他从一名普通酿酒工人一路走来,自贵州茅台亮相资本市场后一直任股份公司董事长。

  “功夫不负有心人。”袁仁国回忆说,1999年公司的努力很快得到了贵州省委、省政府的回应,一份《关于同意设立贵州茅台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复》的省政府红头文件下发到相关各方。在黔北赤水河畔的公司总部,人们的热情被点燃,公司将跻身中国资本市场一搏,这个消息自然激动人心。

  组建工作甚为紧迫。随即,由大股东贵州茅台酒厂有限责任公司为主发起人,联合贵州茅台酒厂技术开发公司、贵州省轻纺集体工业联社、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北京市糖业烟酒公司、江苏省糖烟酒总公司、上海捷强烟草糖酒(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发起,成立了“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这8家公司成为上市公司贵州茅台最早的成员。

  2001年7月的最后一天,7150万股贵州茅台股票成为了中国投资者的一个新选择,也成为中国的价值投资者陪伴至今的上佳优绩股。贵州茅台从那天开始,以2.5亿股的股本起步,开始了作为中国资本市场蓝筹公司典范的不平凡里程,能够慧眼读懂这家百年企业的聪明投资者中,诞生了一个个财富神话。

  最初的贵州茅台,注册资本为1.85亿元,对比今天公司的1000多亿元市值和几年的熊市行情,你会惊奇地发现资本市场让茅台实现了怎样的破冰起航。

  诚信为本 一种跨越千百年的坚持

  “贵州茅台这块金字招牌我们是从老祖宗的手里接过来的,这四个字浸透了以前那些古老家族儒商精神的精髓,告诉今天的茅台人质量和诚信是最为宝贵的东西,这些精神的重要性,在某种意义上甚至超越了我们酿的美酒。”

  上市至今10年,迅速攀升为中国股市第一股,贵州茅台可谓是中国资本市场最为慷慨的上市公司,屡次刷新由自己创造的现金分红记录。这样的慷慨诚信,在怪相丛生、操纵市场套利案件屡禁不止的中国资本市场,反倒成为一种异类。

  有的“聪明人”会说,贵州茅台不够顺应潮流,公司原本可以留存更多的收益,通过各种财务手段冲销利润。或者,那么多账上现金大可以放手进行多元化扩张和投资,为股票在二级市场上的表现编制一些美丽的故事……

  让他们跌破眼镜的是,贵州茅台没有这样做。在庆祝上市的喧哗过后,似乎一切归于平静,茅台人继续默默经营自己的百年酿酒品牌。

  “贵州茅台这块金字招牌我们是从老祖宗的手里接过来的,这四个字浸透了以前那些古老家族儒商精神的精髓,告诉今天的茅台人质量和诚信是最为宝贵的东西,这些精神的重要性,在某种意义上甚至超越了我们酿的美酒。”袁仁国说,公司不去耍小聪明,不去打股民手里资金的主意,这才是中国企业最该遵守的基本原则。茅台之所以成为中国白酒的领军者,并不是机缘巧合,而是千百年来这种茅台精神造就的必然。

  “就像劳斯莱斯坚持用手工打造一样,贵州茅台坚持用最为古老的酿造和窖藏方法,这是贵州茅台品质的保证。”袁仁国找了一个恰当的比较对象。对存放5年的古老方法,许多到公司来考察的投资者都表示不理解,为什么要等5年之后再拿到市场上,而不是现在获取收益呢?袁仁国坦陈,早几年贵州茅台独特的生产方式和缺乏所谓的“弹性”,确实吓退了不少远道而来的投资者。

  “不是茅台傻,而是不想追求那样一种聪明。”袁仁国语涉诙谐。

  王者往往能够忍受漫长孤独。贵州茅台10年前上市过后,一度悄无声息,那时每年到公司调研的基金和机构寥寥。习惯孤独的茅台人并不在意,继续干着老祖宗千百年传下来的酿酒活儿。

  2006年是个转折之年,四处寻找投资品种、颇具慧眼的投资人惊奇地发现,资本市场上还有一只尚未被发掘的璞玉——贵州茅台。他们奔走相告,发现了中国的“可口可乐”。

  2006年贵州茅台的市场表现,让一家具有普世性价值的民族品牌企业呈现在世人面前。2006年美国《商业周刊》评估,茅台品牌价值达到13.2亿美元。美国人毫不吝啬地将中国价值最高的20个品牌中第八位的耀眼位置给了贵州山区的这家酿酒企业,这是中国酒类企业唯一进入前十的品牌。

  2008年《福布斯》杂志评出的全球上市公司2000强排行榜中,贵州茅台集团位列上榜中国企业中食品饮料类第一名。

  过去10年间,一些知名国际媒体推出的各种高规格的评定中,贵州茅台总是作为中国经营状况最好的企业之一,与众多世界知名企业比肩而立——

  2010年,英国《金融时报》全球上市公司500强排行榜,茅台再次入选,列第358名,比上一年排位前进了8名,超越了日本东芝、中国宝钢等知名企业。美国《福布斯》杂志全球上市公司2000强排行榜,茅台居中国食品行业饮料类企业前茅,遥遥领先。CCTV“年度中国最具价值上市公司”评选,“贵州茅台”连年入围。

  贵州茅台 蓝筹的注解

  近年来,每逢成立一只新的基金,基金经理们几乎都是不假思索地先买入一部分贵州茅台股票,他们知道,这才是中国蓝筹的标准配置型公司。在股市低迷期,一支基金能否抗跌,其中一项重要指标就是看其持有多少贵州茅台股票。

  在中国的资本市场,贵州茅台成就的传奇肇始于2006年,股权分置改革带来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和公司逐步确立的稳步发展规划,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关注。

  2001年上市之初到2006年初这段时间,沉寂的贵州茅台,跟后来凤凰涅 般灿烂起舞的贵州茅台,犹如一枚金币的两面,互为映衬。在上市10周年之际审视,人们往往会关注于光环下的“金股”,然而,没有沉寂也就没有爆发,这10年是一个整体——先抑后扬,这也是贵州茅台透过近百年历史的巴拿马博览会的精神传承。

  很多投资者追悔当年没有青睐贵州茅台,其实茅台上市当年,已经显出了与众不同的蓝筹征象。2001年,贵州茅台股票上市第一年,就为投资者创造了丰厚的回报,以“10转赠1、10送6元现金”,随后10年,更以令人瞠目的现金分红创造了一个个资本市场的纪录。

  公司自2001年上市以来,始终坚持现金分红,到2010年已累计向投资者派发现金分红70.23亿元,为上市公司发行股票所募集资金的3.515倍(公司上市募集资金19.98亿元,扣除发行费用),是中国白酒上市企业中分红最多的一家公司。

  刚刚过去的2010年,贵州茅台向全体股东派发了高达21.71亿元的高额分红,使业内多少人为之艳羡。

  每次贵州茅台召开年度股东大会,有几个茅台的忠实粉丝必定到场。其中最为出名的要算股神林园,他总是抓住间隙与贵州茅台董事长袁仁国和茅台精神领袖季克良进行交谈。林园成就的中国资本市场财富神话,得益于他多年实地调研考察琢磨出的投资真经。正是因为对茅台的深入了解与洞察,这位自诩的“茅台传教士”,成为中国价值投资的一位先行者。

  2003年的一天,他从深圳到达贵阳后转乘公司派来的车辆,到了茅台公司本部已经是第二天清晨——股东大会召开的日子。他回忆道:“当时车上坐了两个融通基金的研究员,那两个小伙子给我说,他们已经把茅台5年的账都算了,说你买茅台吧,肯定赚钱。当时我算了一下,我买茅台酒的时候,PE大概在二十五六倍。茅台我给它算了20%的复合增长。”

  这个脸上常带着狡黠笑容的中年男人,是贵州茅台股票的坚定持有者,而且逢低还在不断增仓,每年数千万的分红让他不再考虑减持套现。

  近年来,每逢成立一支新的基金,基金经理们几乎都是不假思索地先买入一部分贵州茅台股票,他们知道,这才是中国蓝筹的标准配置型公司。在股市低迷期,一只基金能否抗跌,其中一项重要指标就是看其持有多少贵州茅台股票。

  2011年5月25日,贵州茅台总部22层的会议室,天南地北来的两百多位参加年度股东大会的股东,把这个不大的会议室挤得水泄不通。

  一位私募基金经理在开会间隙与人分享投资经验时,对贵州茅台的未来充满信心,他颇为自得的告诉笔者,目前持有的贵州茅台筹码已经不少,国内他就选了这一家,美股他选择的是苹果公司的股票,两家他都已经当了股东好几年了。总结这两笔投资的共性,他使用了“成长性”、“技术独有”、“定价权”、“领军品牌”等几个核心词汇,这位在国外受过高等教育的投资人对自己的决定感到非常满意。

  国酒 中国人乡愁的符号

  茅台酒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漂泊海外的中国游子心中萦绕不去的乡愁的寄托。聚餐中少了茅台酒的加入,似乎是一种文化上心理上的缺憾。

  “香港市场2009年销售仅有50吨茅台酒,2010年就上到了100吨,这个增长幅度国内市场上没有出现过。”在2010年的年度股东大会上,董事长袁仁国表示出对海外市场的强烈兴趣。

  他接着举例,以法国巴黎市场来看,当地星罗棋布分布着一万多家中餐馆。每一家中餐馆是一个销售终端的话,假设每一家中餐馆只要一天消费一瓶茅台酒,那里一天就要消费一万瓶茅台。

  “在国外的那些年,每次跟几个中国留学生聚会,总会免不了喝点茅台酒。”从海外留学回来创业的高先生说,中国人喜欢聚在一起,最能够激发大家思乡情的,就是茅台酒。

  每逢中国的传统节日,留学生们和当地华人华侨,总喜欢畅饮茅台,寄情祖国。席间,大家多次谈起的,莫过于尼克松1972年访华时,喝了茅台酒微醺状态下失语的故事:

  在中国政府为尼克松总统在上海举行的宴会上,周恩来总理用茅台酒款待。尼克松激动不已地端着酒杯走到麦克风前,作了这次访问唯一的一次即席讲话。在激动之中,尼克松说了一句话:“美国人民,要和中国人民一起,将世界牢牢地握在手中。”对这句过于敏感的话,基辛格听着不免有一丝忧虑。幸好平时爱挑毛病抠字眼的记者们对尼克松的这句话没有太大反应。

  一位哈佛大学毕业的社会学教授说:“每一瓶酒背后都有很多故事、很多情谊、很多人世沧桑。”1984年8月,这位年轻人刚留学美国,没有赶上好友10月份的婚礼。好友特地为他留了一瓶茅台,“等你回来再给你”。年轻人嘱咐好友封酒,撕掉塑料纸,以厚实的红绸布密密扎紧瓶口,滴蜡封满,再用油纸包起,埋于地下。1994年,年轻人成长为学术资深人士,回国拿到这瓶茅台。直到26年之后,适逢家中有一件开心事,便将这瓶含蕴深情厚谊的茅台开怀畅饮。

  “太幸福了”,回忆往事,这位教授感慨道:“好酒不是买来的,是找来的。”

  茅台酒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漂泊海外的中国游子心中萦绕不去的乡愁的寄托。聚餐中少了茅台酒的加入,似乎是一种文化上心理上的缺憾。

  根据公司提供的财报,2010年,海外市场茅台酒销售额已经创纪录地达到了4.1亿元。庞大的国际市场,呼唤更多茅台酒现身。这也为公司的未来发展,增加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创新 传统工艺的现代化探索

  茅台酒系列产品是纯天然发酵产品,从原料种植到产品加工全过程均严格按照有机食品的相关规范进行,整个生产过程中不加入任何添加剂,是目前国内唯一通过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并被列为原产地域保护产品3项荣誉集于一身的白酒品牌。

  茅台酒的生产工艺古老而独特,是人类成功利用微生物的典范,是古代酿造工艺的精华。独特的酿制过程堪称中国最宝贵的民族遗产之一。

  茅台酒是独特的大曲酱香型工艺白酒,生产工艺分制曲、制酒、贮存、勾兑、检验、包装6部分。其传统工艺总结为端午踩曲,重阳投料,一年一个生产周期,其间9次蒸煮,8次发酵,7次取酒,经分型贮放,勾兑贮放,5年后包装出厂。其工艺特点为:两次投料,固态发酵,高温制曲,高温堆积,高温摘酒,以此形成茅台酒独特的酿造风格。

  贵州茅台酒是中国大曲酱香型的典型代表和鼻祖,从茅台酒产地贵州省仁怀市境内出土的文物中,有相当部分的商周时代酒具,说明当时已经有酒的存在并有一定的历史。史料记载,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汉武帝时期,茅台当地就有了酿酒历史,史书称“枸酱”酒、“牂牁”酒。至明末清初,以大曲参与糖化、发酵、蒸馏取酒的茅台酒工艺渐趋成熟,数百年来,茅台酒工艺在继承和发展中不断完善完美。守传统之根本,壮技术之筋骨,强文化之血肉,让一个传统的消费品迈向世界知名品牌行列,不能不令人称奇。

  经我国白酒界专家总结称:“贵州茅台酒工艺技术是最独特的大曲酱香型酒工艺,是人类将微生物应用于酿造领域的典范。”

  茅台酒系列产品是纯天然发酵产品,从原料种植到产品加工全过程均严格按照有机食品的相关规范进行,整个生产过程中不加入任何添加剂,是目前国内唯一通过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并被列为原产地域保护产品3项荣誉集于一身的白酒品牌。

  自1951年政府出面收购地方3家酒厂成立“地方国营茅台酒厂”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处于计划经济时期,生产茅台酒主要是政治任务,产量很小,职工也少。当时的茅台人并没有意识到茅台镇环境得天独厚的禀赋,特殊的唯一性,因此在历史上形成了“厂中有居民,居民与酒厂融为一体”的格局。

  随着茅台酒厂的发展,人们发现,这种格局给酒厂自身的管理带来很多麻烦,而且,与厂区混杂的民居,还占据了大量有限的土地资源和环境资源,直接制约了茅台的发展。日益精细化的工业生产,必须摆脱这种“农耕时代遗留的尾巴”。

  上世纪90年代初期“茅台酒异地试验”失败。专家经过观察总结,提出了“离开了茅台镇就生产不了茅台酒”这一科学论断。

  今天的贵州茅台,是从原材料采购、包装、茅台酒生产流程、物流系统、营销系统都实现现代化操作的大型企业。农耕时代的影子在这个传统民族品牌身上,已经难寻踪迹。

  蓄势 跃上再度腾飞的新平台

  细心的投资者会发现,在上一个五年规划中,贵州茅台的产能以每年2000吨的速度增加;而到了“十二五”规划中,每年将新增2600吨的产能,扩张幅度增长了三成。

  今年5月贵州茅台年度股东大会上传达出一个强烈的信号——公司的发展进一步加速。

  贵州茅台的“十二五”规划已经出台,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要在“十二五”期末,达到销售收入400亿元的目标。

  2010年5月21日,一个为国酒茅台在未来继续腾飞创造空间的搬迁计划,在赤水河左岸的茅台镇正式启动。

  一年时间,茅台镇的环境整治已初现成效:昔日与厂区交错的凌乱建筑被陆续拆除;大批居民告别高矮不一、狭窄局促的民居,告别河谷地带的酷热,走向现代的城市生活;宽阔的道路、规划齐整的配套设施、美观实用的电梯房——一个巨资打造的崭新小区在公共服务更为完善的仁怀主城区渐现雏形。

  茅台镇大搬迁现场的情景,预示着一场由工业发展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更为深刻的变化,正拉开序幕。

  “这样的变化在茅台有史书记载的历史中,是完全没有过的。这次历史性的转变,必将给国酒茅台以及生养茅台酒的这片土地带来令世人更为惊叹的奇迹!”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自力这样描述今天的变化——将来的国酒茅台厂区,会是在最为环保的循环经济理念之下架构的绿色厂区,也会是更加先进的酿酒设备和千百年酿酒传统的完美结合,更会是国酒茅台,实现再次腾飞的崭新平台。

  细心的投资者会发现,在上一个五年规划中,贵州茅台的产能以每年2000吨的速度增加;而到了“十二五”规划中,每年将新增2600吨的产能,扩张幅度增长了三成。

  这就意味着,拆迁已经开始发挥作用,拆迁后的茅台酒厂区域,将会有更多的厂房和生产空间。茅台未来的发展有广阔的回旋余地。

  茅台独特的生产工艺,形成了“库房远远多过于厂房”的景观。对于私募基金经理来说,他们的嗅觉并不止于拆迁。茅台酒厂国内首屈一指、接近两百栋的老酒窖藏库房数量,让他们仔细盘算过后笑容满面。

  “投资茅台就是投资未来”——这是袁仁国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道出的是对企业未来发展的信心,而信心来源于公司可量化为数百亿资产的充足老酒资源。

  2010年的成绩单,不啻是对公司“十一五”期间的跨越发展进行了漂亮的总结:全年公司共生产茅台酒及系列产品基酒32611.75吨,同比增长11.42%;实现营收116.33亿元,同比增长20.30%;营业利润71.61亿元,同比增长17.86%;实现净利润50.51亿元,同比增长17.13%。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为5.35元,同比增长17.13%。

  根据贵州茅台“十二五”战略目标和规划,到2015年,茅台酒生产达到4万吨;销售收入力争突破400亿元(含税);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硫、汽车尾气排放量控制在国家下达的指标范围内,全公司员工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公司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绿化、美化厂区,使环境保护更加有力,员工生活更加美好,公司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廉政建设上一个大台阶,使“十二五”时期成为公司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

  赤水河畔,工程机械的大规模忙碌作业是酒镇茅台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一片片崭新的厂房、库房正拔地而起,这里上演的是一场沉寂千百年后的蝶变,它的能量从历史深处传来,同时代的脉动相激荡,喷荡而出,滔滔不绝。

  对于上市公司贵州茅台来说,对于背后那个闻名遐迩悠远的品牌来说,10年是短暂的,又是悠长的。这10年中发生的变化,是开拓性的质的变化和提升,其意义和影响超过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期。

  静水深流,厚德载物。茅台借助百年品牌的魅力和创新,开始实现了资本的奇迹。站在新起点上的国酒茅台,兼具天时地利人和,必将持续发力,与资本市场相伴的故事,相信还会有很多、还会更为精彩。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