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员工被指勾结导游私分门票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1日09:30  城市晚报

  新闻提示>>

  从5月份热闹一时的失窃门、错字门、会所门,到8月份尘嚣再起的哥窑门、瞒报门、私拍门,围绕故宫博物院的“扒粪”运动持续升级。前日出版的《新世纪》周刊刊发题为《故宫蒙尘》的封面报道,直指号称中国头号文化遗产的故宫所托非人。9日,财新网刊发题为《10万元封口费悬案》的记者手记和题为《故宫又有重要文物被损坏》的报道。前文称,2009年故宫曾发生一起内部人士自导自演的私分票款案,事情败露后被知情者勒索10万元“封口费”。

  近日,故宫被曝2009年曾发生一起内部人士私分票款案。据称,故宫内部人员曾勾结导游带领游客绕过买票环节进入故宫,游客付的钱被私下“勾兑”。此事被举报后,传故宫曾付给举报人10万元“封口费”。故宫方面称,对于“封口费”传闻目前无可回应。

  封口费>>

  媒体质疑 故宫为掩丑事给“封口费”?

  故宫回应 有关“封口费”的传闻不实

  “在采访故宫的过程中,听得最多的一句话是‘盖过去’或‘捂住’。从窃案到文物受损,故宫的第一反应皆如此。”在9日发表的记者手记中,记者任波在微博如此感叹。

  文章援引多名消息人士的话说,2009年前后,故宫曾发生一起内部人自导自演的私分票款案,事发后故宫领导层的遮掩功夫做到了极致。

  在文中,任波详细披露了这起“封口费丑闻”的发生过程:按规定,故宫门票款须全部直接上缴财政部,财政部对故宫方面有严格的监控。但就有导游有本事直接带领游客进故宫,绕过买票环节,也就是逃票。“当然钱还是要付的,只不过游客的钱不是去了财政部,而是私下勾兑,由导游和故宫的警卫人员直接结算,双方分成。”

  任波说,有多少门票款这样流失,已经很难查实。也许是因为屡试不爽,这种成规模的逃票竟发展到毫无遮掩的程度。偏偏不走运,被人看在眼里,并将整个过程拍下来立此存照。抓到如此难得的把柄,此人狮子大开口,向故宫要求20万元的“封口费”。故宫方面不但不报警,还认真派出一个处长去谈判,把价格压到10万元。最终由领导做主,正式从财务部门支款付给勒索者。

  勒索事件就此平息。之后也只是开除了一个涉事的合同工,其他人相安无事。最具讽刺意味的是,据说故宫的保卫处当年还被评为模范党支部。“不止一人提到此事,并引为故宫的奇耻大辱。我一直很想知道,故宫的‘领导’是怎样为这笔款项签字画押,是以什么名目来支取这笔钱的。我更想知道的是,故宫还有多少钱是以这样的方式支出的。”任波说。

  记者就此向审计署、财政部和文化部申请公开有关信息。审计署称这些情况需找其他部门了解,财政部表示将延期公开有关情况,文化部则断言对故宫的审计没有发现财务问题。10日上午故宫对此回应称,“封口费”的传闻不实,当年他们已协同公安部门对此案进行了调查。

  瞒报门>>

  媒体质疑 清宫木质屏风被水泡坏?

  故宫回应 系文物正常修复和除尘

  故宫内部知情人士称,故宫又有重要文物被损坏,此次出事的文物是由故宫宫廷部负责保管的清宫旧藏木质屏风。该屏风在文保科技部进行修复时,被水浸泡。事故发生后,文保科技部负责人对院方隐瞒不报。后因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损坏事件被曝光。长期以来,故宫出现很多文物损坏事件,没有一件被处理过,相反有很多直接责任人得到提拔。该知情人士透露,陈丽华被提拔为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时,内部很多人提出反对意见,但陈丽华仍被提拔。

  8日记者就此向故宫博物院相关部门进行求证,工作人员称故宫博物院有关部门已经对这一事件进行了核实,经查,上述文物并没有损坏,“他们所说的文物‘被水泡坏’,其实是在进行正常的修复和除尘。”(据《京华时报》)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