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活埋讨薪”隐喻“举报不如见报”的困境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1日10:24  国际在线

  

“活埋讨薪”隐喻“举报不如见报”的困境

  

“活埋讨薪”隐喻“举报不如见报”的困境

  

“活埋讨薪”隐喻“举报不如见报”的困境

  8月9日,郑州市南裹头黄河滩区,多名来自信阳的施工者称干完工程难讨薪水,挖坑“活埋”自己进行“自虐式”讨薪。

  “我们接的工程,干了一年多时间,剩余300多万元难以结算。”日前,在郑州市南裹头黄河滩区,多名施工者挖坑“活埋”自己进行“自虐式”讨薪:几名男子手握事先准备好的牌子,上书“还我血汗钱”等字样,跳进坑里示意同伴挥铁锨用黄沙掩埋住身体。(8月10日新华网)

  且不谈论造成欠薪结果的是非曲直和客观原因,在我看来,郑州上演的“活埋讨薪”一幕,或许再度隐喻了“举报不如见报”的现实困境。当遭遇欠薪的弱势者,备感孤立无援之时,他们只能继续延用一种屡试不爽的讨薪“绝招”——吸引媒体关注,扩大社会影响,争取合法权益。

  只要稍稍留意媒体内容和新闻报道,这些年来,有关通过采取出人意料的举动,来实现“讨薪”迅速成功的事例,可谓彼伏此起、屡见不鲜。除了比较寻常的突出“人数优势”,跪在地上请求付薪,还有包工头的“裸奔讨薪”,打工者绑住自己的“吊空讨薪”,甚至还出现了男子站立街头,手举一纸“拍卖妻子乳房”广告的“另类讨薪”。耐人寻味的是,但凡这类以非常规手段表达欠薪之苦的事件,经过有关媒体的跟进采访,往往也确实比“走正常渠道”申诉反映,更具收效和速效。

  普通劳动者未必不懂得需要“有尊严地活着”,然而,倘若不是相关“常规渠道”和“有关部门”的办事效率不敢恭维,又怎么会甘愿“放弃脸面”,投入到力求“小事化大”的“讨薪表演”中。而新闻媒体求“新”求“异”的报道规律,自然而然也“激发”了众多被欠薪者的“创作潜力”。所以,这次郑州出现的“活埋讨薪”,说穿了同样也只是“为博关注强挖坑”的“被迫创新”罢了。想想这些劳累许久、讨薪无望施工者的悲苦心情,虽然一些置身事外者可以高谈阔论于“相信法律”、“合法讨薪”,而我却实在不愿再去指责他们的举动“缺乏理性”。

  可以说,在局部地区和特定范围,“举报不如见报”的现实困境不除,一些弱势者绞尽脑汁“设计”更新更奇“讨薪怪招”的行为,估计也就很难看到结束和终点。这绝非被欠薪者的“尝到甜头”而“变本加厉”,其实更该视作是对执法不力及某些尸位素餐者的无声痛斥。当然,笔者并不介意有人出来,语重心长地提醒本人,过于宽容“表演讨薪”有助长胡搅蛮缠之嫌。那好,试问你在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不是太大侵害的时候,会选择挖个大坑跳入其中,任人取笑地“活埋讨薪”么?(司马童)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