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慈善家李春平回应捐款质疑:捐钱救命非作秀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1日14:54  国际在线

  北京慈善家李春平,为贵州一位素昧平生的贫寒少女捐赠30万元现金作为骨髓移植的“救命钱”,30捆百元大钞摆放在少女病床前的照片却惹来了争议,有人质疑李春平捐款的动机有“侮辱受助者之嫌”,对此,李春平回应——捐钱救命没有人作秀

  

慈善家李春平回应捐款质疑:捐钱救命非作秀

  2011年8月2日16点34分,李春平在病房将30万捐款点给杨柳母亲。

  

慈善家李春平回应捐款质疑:捐钱救命非作秀

  这位母亲抱着巨款惊呆了,不知道把钱往哪儿放。

  

慈善家李春平回应捐款质疑:捐钱救命非作秀

  16:37,李春平离开后,杨柳母亲将钱顺手放在女儿枕边。

  

慈善家李春平回应捐款质疑:捐钱救命非作秀

  杨柳父亲找来袋子装钱存入银行。

  

慈善家李春平回应捐款质疑:捐钱救命非作秀

  现场还原:现金交到女孩母亲手里

  2011年8月3日,本报在头版头条刊发了著名慈善家李春平先生,在飞机上看到本报慈善版关于贵州大方县14岁贫寒少女杨柳,不幸患上急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生命垂危,急需30万元骨髓移植手术费的求助稿件后,立马决定捐助30万元现金给杨柳,并亲自来到贵阳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病房,亲手将钱交到杨柳的母亲姜雪手中。随后,姜雪将钱放在女儿床头,在场的多家新闻媒体摄影记者拍摄下了“30万元救命钱给了绝症女孩生命的希望”的照片。

  新闻报道及照片刊出后,绝大多数读者及网友大加称赞,更有观点认为此举是为了避免遭遇“诈捐”嫌疑,网友“道道火烛”认为:“经过媒体和‘口水帮’们共同努力下,使‘诈捐’、‘动机’、‘企图’什么的无从遁形,中国慈善终于走进了捐助全民‘晒’的时代,不‘晒’不足以检验真伪。‘晒’字面前人人平等”。

  自然,网友中也有人质疑李春平捐款的动机有“侮辱受助者之嫌”:“捐了就捐了,有必要把一堆钱放在受助人头上吗?”

  远在北京的慈善家李春平先生看到这样的评论,很难过地告诉记者:“我当时把钱给了孩子的妈妈就离开病房了,我是来救命的,不是来作秀的,那些人不但没看到他们捐钱,却在那里说三道四,我以后都不敢再捐钱了!”

  李春平坦言,自己20年如一日捐款行善,不为名和利,只为唤起更多人的爱心,同时,为了避免“诈捐”,自己捐出的每一笔钱都是现金。对此,贵州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陈保国秘书长给予了证实:“李先生头一天(8月1日)为我们省希望工程捐助的128万元人民币也是现金方式,我们不得不请银行工作人员与押运公司的运钞车一同前来现场点清,我们和银行工作人员花了几个小时才点完,后来我们了解到,这是李先生做慈善的一贯风格。”

  各界人士评论:爱心惟有通过行动检验

  “(能够)做慈善,是人品;怎么做慈善,是修为。”著名作家、中国文化书院·贵阳国学大讲堂创办人李宽定先生如是评价李春平的善举。

  “我们的社会还不够宽容。”高级记者、新华社贵州分社原副社长周晓农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谈到,“不管怎么说,李先生的善举是了不起的、值得肯定的,30万是一笔巨款,放在谁身上都得掂量一下,捐出来,这个行动的结果足以检验爱心的分量。”周晓农认为,如果一定有人要从一些不足为凭的细节、寻找一些蛛丝马迹来推测捐赠者的心态或者拷问所谓的捐款动机,不仅毫无意义,还不利于善行的发扬光大。

  “照片上面的钱是很引人注目,但是一定要对所谓符号学上的意义穷追不舍是很无聊的,因为捐赠行动已经完成了,这个行动本身至少没有恶意,就应该受到赞扬。”周晓农如是说。

  受助女孩家属:恶意炒作让人愤怒

  受助女孩杨柳的母亲姜雪和父亲杨明春,这两天也比较烦,不停有一些媒体的记者到医院采访他们。“我们全家对李春平先生感激涕零,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不停地问那些无聊的问题!”姜雪说。她告诉记者,李春平来医院捐款时,他是把30捆现金交到她手里然后就匆匆离去了。病房内空间很局促,有五六张病床都住着病人,那么多钱一时也没处放,现场有记者就说,你把钱放下我们再拍张照片,于是她就本能地把钱放在女儿枕边。

  “现在孩子肺部感染还发着高烧,都没脱离生命危险,我们不希望再被打搅,我们只希望照顾好孩子,她能够好起来,今后有机会回报社会、回报李先生!”杨柳的父亲杨明春告诉记者,“我们感激李先生送来了救命钱,没有都市报的报道、没有李先生看到报道来捐钱,我们孩子可能已经没命了!我们是乡下人,没什么文化,但我们知道,没有生命哪里有尊严?”杨明春有些愤怒地说。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