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加强全科医生制度建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1日15:04  国际在线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张榆、田媛):基层卫生机构人员短缺已成为中国医改的瓶颈。目前,中国正在加强全科医生的培养,计划在10年内培养30万名全科医生,使每个家庭都能享受到便捷的全科医生服务。

  全科医生也叫家庭医生,他们在基本医疗卫生机构执业,为老百姓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服务,也就是帮助老百姓看好大多数小病、常见病,并做好预防保健服务,被称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随着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中国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及高危人群迅速增加,对全科医生的需求量激增,但全科医生的数量却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北京是国内最早进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的城市之一,北京市丰台区卫生局副局长肖立新介绍说,全科医生的人才缺口巨大:“目前,就丰台区来讲,全区是一共常住人口180万,但实际上我们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也只有2700人,其中全科医生只有不足500人。因为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待遇相对偏低。所以,一些医学毕业生,更愿意到比较大的专科医院参加工作。”

  据介绍,全科医生的服务内容包括建立健康档案,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人进行长期随访,对社区重点人群如儿童、孕产妇、老人进行保健等等。同时,全科医生还在社区医疗卫生机构提供门诊服务。国内外调查研究表明,全科医生可以治疗90%以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间接控制医疗费用支出;同时把病人留在基层,减少了去大医院看病的人群,有利于缓解看病难问题。

  目前全科医生制度已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施,全科医生占医生总数的30%-60%。中国全科医生的培养和使用还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按照计划,中国将在10年内培养30万名全科医生,使每万名居民中有2到3名全科医生,但是目前每万人只有0.73名全科医生。从2006年开始,中国加快社区卫生体系建设步伐,以解决基层人才短缺的问题。中国国务院医改办主任孙志刚介绍说:“这两年我们安排了3万多名的基层医生,转岗培训为全科医生。中央财政每人每年补助8000元。其次是定向培养,(定向医学生)毕业以后到基层工作。第三是鼓励大医院的医生,到基层去工作。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力争到2012年年底,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能够配上合格的全科医生。”

  目前,中国全科医生的发展还面临着教育和培养制度落后、人才培养能力不足,待遇普遍较低、难以留住人才等瓶颈。近日中国国务院发布了一份文件,要求建立全科医生制度,通过立法、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合理规划全科医生的使用和培养等一系列措施,保障全科医生制度建设。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王斌女士介绍说,通过全科医生制度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有望得到解决:“在落实工作中我们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包括注册、继续教育的要求、全科医生如何取得学位、有合理的收入、如何把他们留在基层,这些问题我们正在加紧研究。”

  通过全科医生制度的落实,未来将有70%的疾病将在社区得到治疗。目前,一些扶持社区医疗机构发展的新政策正在陆续出台,例如,在上海,患者看病必须首先到社区治疗,才能报销,社区治不了的再转诊到大医院。卫生部门希望通过这些措施,让更多的人到社区看病,只有这样,全科医生的社会地位和职业认同感才会提高。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