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禁泳牌与野泳者互不相干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1日15:38  新民晚报

  

禁泳牌与野泳者互不相干
■ 在上海科技馆后的张家浜,一对父子在河道内洗澡
禁泳牌与野泳者互不相干
■ 鲁迅公园的湖泊内,野泳者游过禁泳标牌却视而不见志愿者 陈梦泽 本报记者 纪海鹰

  8月7日,内蒙古商都县7名学生不听劝阻,在不冻河水库游玩时不幸溺水身亡的惨剧,再次向人们敲响了警钟。其实,入夏以来,本市类似的“野泳”现象也时常发生。“夏令热线”开通以来,多次接到市民来电,反映虹口区的鲁迅公园景观湖以及浦东新区的张家浜科技馆段成为了暑期天然“游泳池”,许多人不顾危险下水畅游,埋下了事故隐患。

  鲁迅公园“野泳”成了锻炼项目

  本报去年曾刊发文章《景观湖上“人狗一水”煞风景》(详见2010年8月12日“夏令热线”专版),报道了鲁迅公园“野泳”现象屡禁不止。昨天,我们再次前往鲁迅公园,发现“野泳”现象并未改善,反而成了一些市民的“常规”锻炼项目。

  下午4时半,宽阔的湖面上有父子二人游得正欢。7岁左右的儿子在爸爸的指导下不太熟练地学换气,扑腾着向两米深的湖心游去。爸爸始终距离儿子三米开外指导,完全把景观湖当作了教学泳池。5时,下水游泳的人逐渐增多,一会儿湖心就有六名中年男子游得不亦乐乎,其中一人竟玩起了花样,自由泳、蝶泳、仰泳变化无穷。离他不远处一块“禁止游泳”的警示牌对比之下显得格外刺眼。

  据了解,2009年鲁迅公园景观湖曾发生事故,一名男子酒后“野泳”导致溺水身亡。但如今,“去鲁迅公园游泳”却还是成了附近居民的“锻炼项目”。早晨成了“锻炼”高峰,“野泳”者可达二三十人,其中不乏女性。

  当问及为什么不去正规泳池游泳,一名刘姓泳客反驳道:“在场馆里游一次要三四十元,我们这种天天游泳的人怎么吃得消,太贵了!鲁迅公园不收钱,我们反正游惯了也不怕出事!”

  张家浜既作泳池又当浴室

  张家浜科技馆段“野泳”现象层出不穷。当我们赶到现场,只见一个8岁的小姑娘独自站在河岸边的亲水平台,身上湿淋淋的滴着水。而远处的湖心,一对父子正畅游其中,十多岁的儿子在水中熟练地深入浅出。一刻钟后,父子二人上岸,拿出随身携带的肥皂、毛巾开始洗起澡来。不远处,一名泳客躲在通告栏后换上泳衣,做了一番热身运动准备下水。

  据了解,张家浜因“野泳”发生的事故不止一次,但每年还是有许多人冒险下河,来电反映人王女士直呼:“年年游泳,年年出事!他们胆子竟然还那么大!我看得心都要揪起来了!”本报记者 张欣平志愿者 张文仪 何艳容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