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第八天手记:拉萨采访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1日22:46  国际在线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唐云 翻译 张国成)藏族人一直传承着为寺庙建造佛像的艺术。今天采访的第一站就去了一个位于达孜县的造佛厂,距离拉萨大约20公里。这家造佛厂坐落在村庄的一片草场上,周围是溪流和牛群。在造佛厂里能够看到各种用铜片手工制作而成的佛像和精致的装饰品。制作重复性装饰的时候会用到石膏做成的模子来给铜片塑模。佛像最后的上色工序由定制佛像的寺庙里的僧人完成。造佛厂的工匠都是本地藏民,这里现在还保留着已经持续了几个世纪的家庭造佛传统。

  我们今天采访的第二站是德庆镇的一家敬老院,这里生活着100多位当地的孤寡老人。西藏在传统上没有一个养老体系,老人习惯于在家中度过余生。现在,他们的这种想法正在发生变化,很多孤寡老人搬进了敬老院。他们在这里的食宿、衣服以及看病的费用都由政府承担,自己不用支付任何费用。这家敬老院是在2009年建成的,都是平房,周围都是绿地和鲜花。每间房有两个单间,两人共用一个洗手间、厨房和客厅。每个单间里都有电视和收音机。我觉得这些老人在这里生活得很幸福,这是西藏社会大发展的一个例证。

  在达孜工业开发区我们采访了一家青稞酒厂,这里生产不同系列和不同档次的青稞酒。据说,以前藏民只是喝自酿的青稞酒,藏语叫“羌”。与过去相比,现在有了很多创新。我品尝了这里生产的青稞酒,酒精度是3%,口感不错,很甜。这家酒厂在西藏的销售业绩很不错,给甚多年轻藏民提供了工作岗位。在拉萨经济技术开发区,还有一家生产“青稞啤酒”的啤酒厂,是拉萨啤酒厂的子公司。他们以保护价从当地农民那里采购大量的青稞,确保农民的收益。这家啤酒厂装配有全自动生产线,用的是德国设备,并且有专业的技术人员。

  据一位西藏自治区旅游局的负责人介绍,随着公路网络的完善、新航线的开辟以及2007年青藏铁路的开通,西藏旅游呈现出爆炸式的发展。随着中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希望到西藏来旅游,导致进出西藏的机票和火车票都非常难买,并且旅游旺季订宾馆都很困难。蓬勃的旅游业给大约1万名藏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据介绍,现在西藏的农村已经有310户星级接待家庭提供“家庭旅馆”服务,游客可以直接在线预定,这在几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自治区政府为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采取了很多措施。正在修建的拉萨—日喀则铁路使用了很多高架设计,就是为了不毁坏土地环境和野生动物的生活环境。这里的很多家庭和旅馆都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据介绍,当地还正在研究开发利用污水循环利用系统。我认为,就保护环境而言,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而且是必不可少的。

  今天下午,我们参观了拉萨最古老的寺庙大昭寺和位于拉萨北部的色拉寺。今天是藏历重要的宗教节日,寺庙里都在举行着一些特殊的仪式,有非常多的信徒参加。很多信徒是历时几个月徒步走到大昭寺的,只为了瞻仰释迦摩尼佛祖的12岁等身像。我们也诚心瞻仰了佛像,尽管我们没有这些信徒那么辛苦。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