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故宫之“门”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2日02:22  正义网-检察日报

  刘洋

故宫之“门”

  故宫赵修柱/作

  历史之门

  故宫的历史之门会开向哪里

  故宫的历史之门实在是太厚重了!1406年兴建,1420年落成的故宫,是明清王朝的皇宫。

  1924年,冯玉祥的“北京政变”结束了故宫作为皇室宫禁的使命,“办理清室善后委员会”于次年10月10日成立故宫博物院,下建古物馆、图书馆、文献馆,易培基任古物馆馆长,陈垣任图书馆馆长。“办理清室善后委员会”对故宫的文物进行清点,共计117万余件,故宫博物院开放的第一天,北京市内万人空巷,古老而神秘的宫殿和文物,第一次和普通百姓见面。

  1928年北伐战争结束,6月,南京国民政府接管故宫博物院,由李煜瀛任理事长,易培基任院长,增设秘书处、总务处,文献馆馆长为张继,图书馆馆长为庄蕴宽,而古物馆馆长由易培基兼任。在清晰的分工下,故宫的文物得到了较好的整理和分类。抗日战争中,故宫博物院于1933年选出文物13427箱又64包,运至南京,后又徙至四川,抗战胜利后再运回南京。但在1948年底至1949年初,国民党政府从中挑出2972箱运往台湾,成立了台北故宫博物院并进行展出。

  1949年,北平解放,故宫博物院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北平军事管制委员会文化接管委员会接管,新中国成立后隶属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至此,三易其主的故宫命运得以稳定。

  1950年代初,故宫得到了大规模的维修整治,总数达近百万件文物的整理工作亦在如火如荼地进行。1951年,管理机构得到调整,院以下设陈列、保管、群众工作、古建筑管理等部及图书馆。文献馆改称档案馆,后划归国家档案局,成立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文革期间,因为周恩来总理的特别指示,故宫没有像其他古迹一样遭到损毁,而是派专门部队驻守,只有工作人员方可出入。

  历史走到了改革开放的年代,故宫博物院作为最负盛名的国内博物馆,宫门大开,游人如梭,跟着就进来了星巴克、高级会所“建福宫”……于是,人们疑惑:故宫的历史之门会开向哪里?

  管理之门

  院长的“文博专家”身份淡化

  如此庞大的宫殿群,如此众多的文物,管理起来当然并非易事,公众正热切盼望能打开故宫的管理之门。

  自故宫博物院成立至今,共经历过五任院长的治理。

  首任院长易培基,是有名的教育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曾任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长,做过毛泽东的老师。因受1933年故宫盗宝案的连累,被免去院长职务,由副院长马衡代理。新中国成立后,马衡继续担任故宫博物院院长一职至1954年,他是考古学家、金石学家和书法篆刻家,对文物和管理有着相当深刻的见解。1954年至1984年任院长的吴忠超,在解放战争期间担任过山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主任。1987年张忠培接任,他是中国知名的文博考古专家,曾主持过元君庙仰韶墓地等重要遗址的大规模考古发掘工作,著述颇丰。2002年以后任院长的郑欣淼,曾任中共陕西省委副秘书长、青海省副省长。

  1997年,被认为是故宫管理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关注故宫的人们发现,这一年之后,故宫博物院负责人的行政管理者色彩日趋浓厚,而文物管理的专业特色渐渐淡薄。他们开始怀念之前纯粹的专家治院,一位在故宫长期工作的老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过去的老院长老领导,比如杨伯达,人家是玉器专家。像杨伯达这样的人,才真的是一个博物馆的领导。他什么都知道一些,所有的库房他都去,陈列的东西清清楚楚。”

  新中国第三任院长张忠培,曾对故宫博物院的管理有过严格的制度规范,因为在他刚上任的一个月间,连续发生了两起盗窃案件,一桩火灾事故,这让他深感压力。由北京博物馆协会出版的《北京博物馆年鉴(1988B1992)》上,详细记载了他的这次制度变革:1987年,院里着手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新的规章制度分《故宫博物院部处职责和正副主任、处长岗位责任制》、《故宫博物院规章制度汇编》两部。前者分别对全院21个部门的职责范围和部处主任、处长岗位责任制作了规定,后者将全院工作分为13类,列规章制度119种。这套制度的核心,在于严格分工,责任落实到人。但这种权责的划分,始终仅限于“单位”框架,由每一个责任人逐级向上对应,最终对“单位”的最高领导负责。

  张忠培说,采取院长负责制,将人权、财权都集中到院长身上,是有风险的。为尽可能化解系于一身的管理压力,院长必须以身作则。据当时的老专家回忆,张忠培几乎每天都在参观线路内巡视,毫不懈怠,在院长的带动下,每个员工亦都是如履薄冰,责任意识非常高。至今仍有许多老员工怀念那个时代,记忆里,担任院领导的老专家们经常去故宫博物院的各处走走看看,也酷爱亲自指点工作人员布展,亲自在库房研究和整理文物,工作人员经常有机会向专家讨教各种文物知识,这也激发了他们对文物越来越浓厚的兴趣。行政的味道在学术面前,往往变得很淡。

  然而,张忠培也意识到,“这样的自我监管模式,是建立在对领导苛刻要求上的,不能期望每一位院长都这样做。在官本位体制下,监督是不可能真正做到的,而寄希望于领导个人的廉洁奉公也很难持续”。

  在现行体制下,故宫博物院属文化部管理,院长身份中的“文博专家”概念已经淡化,变成了纯粹的行政管理者。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巫志南认为,这种围绕官员行政系统的运作方式展开的监管,对管理者的自觉性过于依赖,缺乏以公共文化产品的社会需求为标准进行有效约束和激励,给管理行为的随意性提供了潜在的空间。

  反观5月8日“失窃门”,技防、人防、物防和犬防四道防线都没有及时发现和追捕到窃贼,故宫管理的疏忽可见一斑。然而,在技术的漏洞之外,行政上的程序也存在欠缺。按规定,故宫每晚都安排院长轮流值班,节假日和旺季必须在院内值班,平时在家待班,但是据媒体报道,应急预案所规定的“逐级上报”并未落实,常务副院长李季5月9日上午甚至仍前往文化部开会,会议中才获知失窃消息并赶回故宫。

  而最近被爆的“封口门”,情节更是匪夷所思。按规定,故宫门票款须全部直接上缴财政部,财政部对故宫方面有严格的监控,“但就有导游有本事直接带领游客进故宫,绕过买票环节,票款由导游和故宫的警卫人员直接结算,双方分成”。爆料文称,被人拍到并以此要挟20万元封口费时,故宫方面居然派人私下参与谈判压价到10万元,并“由领导做主,正式从财务部门支款付给勒索者”。近日,故宫博物院相关部门负责人对媒体表示,对于有关“封口费”的报道,故宫方面目前予以否认。

  律法之门

  相关责任人是否承担刑事责任

  很明显,律法之门需要在此时打开。人们忍不住要追问,“哥窑”和“屏风”等文物被工作人员损坏,工作人员是否构成犯罪?故宫或其相关责任人是否应承担刑事责任?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许身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我个人认为,从目前情况看,虽然不排除工作人员故意损坏的可能,但是要界定为犯罪,需四要件齐备,是比较难的。另外涉及到工作人员的身份,因为职业的需要他们必须接触文物,也就存在了损坏文物的风险,尽管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但因此对他们定罪也是不合适的。至于故宫相关责任人,在行业内部受到谴责或者记过的处罚是可以的,但是要说构成犯罪也比较勉强。直接损坏文物的工作人员定罪都比较困难,上级对此的责任更轻,因此我认为让负责人承担刑事责任也不太有可能。”

  同样,对故宫瞒报文物损坏的行为,许身健教授认为,瞒报造成的影响较大,性质也较恶劣,但是后果较轻。如果对后果严重的损坏文物行为都定不了罪,对轻的瞒报定罪是比较难的。他说,“我们现在讨论的是罪与非罪的问题,和国外把治安处罚都划归为犯罪不一样,我国定罪都是重的,入罪的标准非常严,故宫的这些行为要入罪也比较困难,因此要进行处罚也会在行政上,或者行业内部来处理。这个事件给我们的启发,是故宫博物院内部的管理亟待加强。”

  然而,关于最近被爆的“导游和故宫的警卫人员私分票款”一事,许身健表示,如被核实,且私分票款数额达到法律规定的标准,百分之百构成贪污罪。他同时提醒说,私分票款的问题不要孤立地去看,可以跟被盗、文物损坏等问题联系起来,这个事情也是一个信号,表明故宫的问题可能是一个重大的问题,需要呼吁国家出台相应保护文物的措施,争取给他们入罪也是可以的。

  在“哥窑门”和“屏风门”之前,2008年5月初,故宫收藏的国宝级文物《潇湘图卷》在展出时,被滴水淋湿受到损坏。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何戍中当时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谈到博物馆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他解释说,博物馆管理是有法可依的,而且基本上大的方面都覆盖了。这个体系是多层次的,既有法律,如《文物保护法》,又有国务院出台的法规,如《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还有专门的规章,如文化部出台的《博物馆管理办法》。对于造成文物损毁的情形,《文物保护法》和《刑法》都有相应规定。

  国家公安部和国家文物局曾专门联合下发过一个《文物系统博物馆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规定》(GA27B2002)。按照这个规定,要根据博物馆藏品的种类、等级、数量,以及这个地方的古建筑的珍贵程度,对不同的博物馆进行相应的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认定,认定后就要配备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规定》对不同风险等级,都有很细的安防要求,风险防范等级确定了,文物保护单位就要照这个方向去做。如果是国有博物馆,它的主管部门就要根据这个标准给钱给物。何戍中认为,《规定》不是规章,只能算是博物馆管理安全方面的一个国家标准。它的效力,要受《标准法》规范,具有强制性。

  不过,对于这套标准,文物行政部门更多的是靠倡导来推进。记者在国家文物局官方网站上检索到该局博物馆司下发的《博物馆评估暂行标准》、《文物系统博物馆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规定》就是他们对博物馆进行评估的主要依据之一。何戍中也补充说,文物局的确是通过评选十大精品陈列这样的方式,去引导博物馆怎样去管理、去布置藏品,并没有硬性要求博物馆必须怎么做。

  对于立法上的暂时空缺,何戍中透露,国务院当时正在酝酿尽快通过一个《博物馆管理条例》,期望能给博物馆社会地位的提高提供更有力的法律支撑。然而,在2008年2月该条例首次公开征求意见后,直到2009年6月又一轮意见征求结束,再无下文。

  故宫“门”事件

  失窃门——5月8日晚至9日凌晨之间,在故宫博物院斋宫展出的香港私人博物馆“两依藏”展品被盗,次日晚11点,北京警方宣布,犯罪嫌疑人石柏魁在丰台一网吧落网,部分失窃展品被找回。

  会所门——5月11日央视名嘴芮成钢微博发帖,称故宫建福宫已被改造成了一个全球顶级富豪们独享的私人会所。

  错字门——5月13日,故宫博物院相关负责人向北京市公安局赠送锦旗,上面“撼祖国强盛,卫京都泰安”中的“撼”引来网友质疑。

  拍卖门——5月16日有网友发帖称,故宫博物院曾于1997年拍得并收藏了5件一度流失海外的北宋珍贵书札,但该批书札于2005年再次“现身”文物拍卖市场,且以买入时两倍多的价格被拍出。

  哥窑门——7月4日,故宫一件宋代哥窑瓷器被工作人员损坏,但是没有按规定上报,直至7月30日下午,网友“龙灿”在新浪微博发帖爆料。

  瞒报门——8月2日晚,网友“龙灿”在博客中发帖爆料,称故宫近年发生4起文物人为损坏事件,都被瞒报。

  屏风门——财新网8月9日报道,哥窑门之前,由故宫宫廷部负责保管的清宫旧藏木质屏风,在文保科技部进行修复时被水浸泡。

  封口门——财新网8月9日报道,2009年前后,故宫发生一起内部人士自导自演的私分票款案,事情败露后被知情者勒索10万元“封口费”。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