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咸有一德》:重建文明秩序的逻辑起点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2日02:22  正义网-检察日报

  喻中

  “咸有一德”,意即“都有一德”,在本篇中,是指“伊尹和商汤都有一德”。从背景上说,本篇是伊尹留给天子太甲的临别赠言。原来,太甲从先王商汤墓旁的桐宫归来以后,重新主持朝政。此后,伊尹渐生告老还乡之意。最后临别之际,伊尹依然担心太甲的德性还不够精纯,于是又对他讲了一番道理。因讲话中有“咸有一德”之语,编者就以此为讲话命名。

  这段临别赠言的内容,依然强调德性是政治的基础。但是,这篇经文也提出了一个新的观念,那就是“一德”。所谓“一德”,就是专心专意地恪守圣王之道,信念之坚定可以移山,经得起诱惑,抗得住冲击。因此,伊尹所说的“一德”,其实就是一个信仰问题,目的在于以坚实的信仰,约束天子犹豫不定的心志。伊尹阅人无数,可能已经注意到,有些人的心志是软弱的,它就像面团,任何外来的力量、外在的诱惑,都可以让它变形——太甲的心志就属于这种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一德”就像一种神奇的添加剂,让它渗进柔软的面团之后,面团就会变得像钢铁一样坚硬,它的形状也会固定下来,不因外力而改变。换言之,“一德”就类似于强心剂。在没有宗教的环境里,“一德”体现了宗教的功能,或者说,它就是一种宗教意义上的东西。基督教的教义之一是“因信称义”,这里的“信”,庶几可以解释伊尹所说的“一德”。

  在后来的儒家义理中,伊尹首倡的“一德”概念逐渐演化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按照这个体系,“一德”就相当于正心、诚意,这是第一步,它的核心目标是提升心灵境界,把蒙昧、无序的心灵打造成纯净、有序的心灵,祛除其中的享乐成分,强化心灵中的刚健成分,特别是献身公共事务、追求永恒事物的愿望。在此基础之上,第二步就是格物致知,它的主要目标在于提升理性精神、对事物的认知能力,亦即认识世界的能力。第三步就是“修齐治平”,它的目标是改造世界。在这三个步骤、三个环节中,如果第一步着眼于“内圣”,那么,第二步、第三步则着眼于“外王”。然而,在逻辑上,如果没有“内圣”作为基础,作为起点,是无法迈向“外王”这个宏大目标的。伊尹所讲的“一德”,虽然也兼顾了“外王”,但核心还是“内圣”,亦即心性方面的修养。

  从思想影响来看,伊尹对太甲的临别赠言,开启了传统中国的心性之学。从子思、孟子到陆象山、王阳明的心性儒学,都可以视为伊尹“一德”观念的延伸与拓展。与庞大的心性儒学体系相比,制度儒学、政治儒学的发展相对缓慢,也许正是有鉴于此,当代学者蒋庆等人提出了从心性儒学转向政治儒学的主张。这种思想主张所针对的症结,从源头上说,正是伊尹告别政治之际所提出的“一德”。

  事实上,伊尹对于“一德”的强调,以及它对于“内圣”的引导,在相当程度上满足了传统中国人在彼岸世界的需要。在西方文明中,人的彼岸世界是由犹太教、基督教等宗教所提供的教义来安顿的。但传统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彼岸世界,主要就是靠心性儒学来安顿的。孟子的浩然正气,王阳明在“龙场悟道”时的惊心动魄,以及由此所获得的“良知”,既是一种知识,一种观念形态,其实未尝没有宗教的成分。心性儒学中的这些精粹部分,其实就是传统中国人用来养心、养神、养志的“宗教”。它取代了西方的上帝,充实了传统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意义世界。

  当然,在伊尹生活的年代,还没有出现后世所谓的心性儒学。但是,伊尹的“一德”,就可以视为心性儒学的胚芽。虽然,伊尹在述及“一德”的时候,较多地考虑到了“一德”的现实收益:被上天所接受,被民众所认同,君臣齐心协力,共建美好未来。然而,仔细体会伊尹的“一德”,未尝没有寻找精神家园的追求。

  在本篇经文中,伊尹开口就说:“呜呼!天难谌,命靡常。”本来,在夏商交替之际,对于商汤、伊尹来说,最重要的精神支柱就是天命,他们正是凭着天命之承担者的名义来展开革命的。但是,在经历了商汤死亡,特别是在经历了流放太甲、规训太甲的政治波折之后,伊尹对于天命的信心明显减弱。他开始寻找新的精神支柱,那就是“一德”。经过自我修炼得来的“一德”,就成了伊尹试图重建的一根新的精神支柱。

  从依赖“天命”到依赖“一德”,这样的转向,对于早期中国人精神生活的意义,简直就是一场风暴:在此之前,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是由外在的天命来安顿的。但是,由伊尹的这段临别赠言所表达的关于“一德”的诉求,表明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期待着内在的“一德”来安顿。以往,文明秩序的逻辑起点是天命;现在,文明秩序的逻辑起点是“一德”。从求助于外物转而求助于内心,由内心的秩序来引导、主宰外在的秩序,从“内圣”延及“外王”,由“正心、诚意、格物、致知”走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国传统文明秩序的内在逻辑,就是这样“炼”成的。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