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后郭美美时代的中国慈善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2日02:22  正义网-检察日报

  韩浩月

  郭美美没有离开,她还在公众视线当中,在经济学家郎咸平主导的专访中,她试图撇清与红十字会的关系,但效果显然不大,网民仍然死死地把她和红十字会安在一起。但这个时候,郭美美已经不是打开红十字会幕后真相的唯一通道,中国红十字总会捐赠信息发布平台上线后所引发的质疑,已经取代了对郭美美与红十字会关系的虚无猜测,成为公众炮轰红十字会更直接的证据。

  这个捐赠信息平台所呈现的蹊跷现象,的确令人匪夷所思,比如有人捐款0.01元,比如有人在玉树地震之前就提前为这次地震捐了款,还有一些名人明星的捐款数字大幅缩水。通过平台查询,李连杰的“壹基金”在玉树地震后捐款只有25430元,对此,深圳壹基金回应称,他们的捐款数额肯定不会这么少,红十字会公布的数据有严重误差。这些迹象叠加在一起,只能说明两个问题,一是捐赠信息平台草草上马,系统紊乱,根本支持不了正常的查询,二是部分捐款去向不明,只能用“缩水”的方式才能对上账。这两个问题,红十字会是一个都不敢承认的。

  捐赠查询平台的表现如此拙劣,说明红十字会在账目公布方面根本没有任何经验。这个平台不上线还好,一上线更增加了公众对慈善机构的不信任。郭美美事件之后,深圳红十字会表示,该会收到的社会捐款几乎为“0”,“红会信任度降到历史最低点”,这已经是最客气的说法,不客气的说法是,缺乏公众捐款支持的慈善机构,已经没有任何活力和存在理由,官办慈善机构面临残酷的洗牌,不排除在不久的将来,会有一些官办慈善机构关门、倒闭。在后郭美美时代,中国慈善事业如何走,已经成为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

  官办慈善机构的形象重建,需要一个漫长的时期,而且还得是在刮骨疗毒的前提下,最终结果是否良好,不容任何乐观。官办慈善机构的衰落,会让民办慈善机构的日子好过一些吗,未必见得,受伤的公众心理,很可能走向“一个都不信任”的极端态度,一些热心慈善的人士,或会重新审视陈光标的做法,不通过任何机构,把钱送到需要帮助的人手里。

  在后郭美美时代,做慈善未必非得通过机构,会成为一种共识。而在中国民间,一对一的结对帮助行为,从未因慈善机构声誉的好坏和影响的大小而消失过。一些长者,继承了上千年来“乐善好施”的民族品格,在默默无闻地做着他们自己所了解的善事。这种传统色彩浓厚的慈善行为,一度有在年轻人当中失去传承的迹象,而现在,中国慈善的现实境况,会让更多有条件的人、年轻人,去思考纯粹的、单一的慈善工作,从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彻底抛弃慈善的“中介机构”。

  慈善组织的价值在于,可以在助人者与被帮助者之间建立信息平台,而且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而一旦这个平台变得不透明,所办的事情被质疑为“损人利己”,那么它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后郭美美时代,或会出现这样的平台:纯公益,旨在提供真实的帮扶信息,无需扣除任何手续费,接受来自任何方面的监督。这需要有财力支持。拥有财力和坚定慈善信念的人或企业会有,但他们能否把这样的平台建立起来,真不好说,因为在中国“好事难办”向来是让人头痛的现实。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