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老城故事多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2日09:15  南方都市报

  

老城故事多

  陈Sir扬言(第617期)

  假如不是因为老城区拆迁和拆迁所产生的巨额补偿,很多老房子的故事就寂然了。

  城中媒体的这条新闻不要说新广州人读不明白,就是我这个年过半百的老广州也要连猜带蒙地看。这个新闻发生在一德路376号,说的是一户姓单的人家在这里居住了40年,还开了间陈皮铺经营了30年。2008年,一德路被划入广州地铁6号线拆迁范围,2010年8月,地铁拆迁办答应赔偿单家170万元。然而两个月后风云突变,2011年1月17日,单家被传上庭,结果判决书上写着“无条件搬迁”。原因是376号原屋主的后代、现居香港的继承人突然出现,这让单家到手的170万元没了。

  广州早在1949年之前就是个商业繁华的聚居之地,大半个世纪以来,因为经历了改朝换代,因为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历史变故,每一座房子都装满了说不完挖不清的故事——— 屋主(现代人叫业主)的故事。有的故事只在家族中流传,有的故事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有的故事则是命中注定要在城市的大拆大建中被挖起,比如这一个一德路376号的故事。要说清这个话题,我显然力不从心的,因为我太年轻了。

  记忆当中,我们小时候印象中的满城民居房子的归属有这么几种:一是单位宿舍,早期的多是没收官僚资本而来;二是公房,由房管局管理维修收租,据说有一部分也是没收官僚资本而来,有一部分是无主屋(比如说因为要解放了举家逃离的),还有一部分是因为害怕拥有个人房产靠收租为生被歧视为“剥削”惹来政治麻烦自愿把自家的房子交给房管局代管代收租的;第三部分就是私房,一般都是产权自有用于自住的;最后就是侨房,华侨房产交由亲戚居住并代管,极少出租。华侨房产由于各种历史的原因也有被没收而变身成为房管局管理的“公房”,改革开放初期落实侨房政策热闹了好一阵,这个问题绝大部分解决了。在所有的房子当中,由房管局管理的所谓“公房”的产权问题是最复杂的。不知道一德路376号是不是属于这个情况?

  假如不是因为老城区拆迁和拆迁所产生的巨额补偿,很多老房子的故事就寂然了。老房子越来越老,越来越破旧,里面悠然住着不是主人的房客,一住就是几十年、半辈子甚至一辈子。但是老房子要拆了,拆迁方就要千方百计地找寻屋主,而当年的主人有的不知所终,有的早已驾鹤西去,继承人开枝散叶遍布全世界。一个屋主已经难找,一堆藤楞瓜瓜楞藤的继承人更是难找,找回来了也会令本来已经打结的问题打上更多的结。这该可以成为一德路376号故事发生的大背景。

  我曾经向很多人请教过一个问题:拆迁要给业主补偿这是毫无疑问的,那么要补偿租户吗?我至今搞不清楚。理论上,拆迁只是拆迁方与业主的问题,双方谈妥,钩机进场。但现实生活中,在房子里的人无论是经商还是居住,他不搬你也拆不了,而让业主把到手的补偿砍一块下来赔给租户显然有点天方夜谭。

  说回这个新闻故事。报道说,单家到手的170万元没了。关键在于这170万元到底是不是属于单家的?这个一场游戏一场梦的乌龙案左看右看,是不是拆迁方一开始就把单家当成了业主,结果真的业主出现了,单家也就竹篮打水了?

  唉,老城故事多,拆迁冇安乐。 □陈扬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