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抚仙湖“水下古城”为骗局?

  由来

  “中国庞贝”

  探秘

  初次下水

  质疑

  二次下水

  8月2日,云南抚仙湖东北岸边,数十名工人正忙着为一座名为“如意”的广场,进行最后的施工。“我们正在抓紧赶工期。完工以后,这里将要进行第三次抚仙湖水下探秘。”一位施工负责人说。

  2001年和2006年,先后进行过两次抚仙湖“水下古城”的探秘全国电视直播,潜水员均从这个地方下水。如今,即将开始第三次,寻找水下那个号称有方圆2.4平方公里石质建筑群的古城。

  水下古城由来

  如要追溯10年前开始引人关注的抚仙湖“水下古城”,就得说说这个叫耿卫的潜水员。

  耿卫今年37岁,出生于上海,在抚仙湖边长大。高中毕业后四处打工攒钱,18岁时就只身到西藏探险。后来,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总公司在职工子女中招潜水员,耿卫凭借良好的身体素质入选,赴青岛海军基地、青岛潜艇学院学习培训半年,毕业后成为一名职业潜水员,目前是国际二星级潜水教练、云南省屈指可数的潜水骨干之一。

  按照耿卫的描述,1992年5月2日中午,他从抚仙湖北岸的矣旧村下水,向东南方向游去,游出一段距离之后,却发现水越来越浅。

  “我突然发现,前方有些巨大的石块。我游到石块上方,发现这里离水面不到10米,那些巨大的石板很整齐地排列着,有点像石板路面。我在想,指北针出了问题?我大概游到岸边了。”耿卫浮出水面,想辨别一下方位,却发现离岸足有200-300米。他再次潜入水中观察,发现这些石板有着很好的排列,整齐地垒集在一起,并且范围很大。有些石块是规则的三角形。这是什么东西?怎么在离岸这么远的地方会有这些东西?是不是传说中的古城?”

  而在澄江当地,一个关于水下古城的传说是:某一天山崩地裂,铺天盖地的洪水汹涌咆哮而来,繁华热闹的府城被吞没在了湖中。一些人坐船在湖中来往时,还能见到有府门城楼、文庙、府衙等街景,以及卖米贩鱼的小贩、身背竹箩的赶街老倌。

  “水下古城”之谜在当地越传越神。

  中国的“庞贝”

  在曾任昆明电视台纪录片主任、现从事独立制片的孔丹看来,耿卫是一个水下寻宝的狂热分子。每次听说哪里有什么宝可探的时候,他都会马上带着潜水装备赶过去。

  孔丹通过朋友戈叔亚认识了耿卫。“耿卫一次和老戈在闲聊中无意中说起‘水下古城’,老戈就把他带到我的单位,介绍给了我。”孔丹说,他把一台松下摄影机借给了耿卫,让其带下水拍摄。

  1999年和2000年,耿卫陆续拍摄到了水下的一些景观。随后,孔丹把这件事告诉了《春城晚报》的记者李跃云。

  2000年11月13日,《春城晚报》发表了《抚仙湖里有古城》的报道,称探险者耿卫和贺杰在澄江县委办公室,播放了一盘拍自抚仙湖水底、长达50分钟、证实“水下有人工建筑群”的录像带。“厚厚的青苔和淤泥包裹着一大群建筑痕迹,石板、石条、石礅、石阶隐约可见……”县领导惊呼:这是澄江的又一大惊人发现!

  随后,《人民日报》等国内外媒体也纷纷对古城作了报道。其中不乏“中国的‘庞贝古城’”这样的称谓(庞贝,古罗马第二大繁华富裕的城市,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公元79年毁于意大利维苏威火山大爆发,从1748年考古发掘至今)。

  抚仙湖中真有古城?这引起了国内公众极大的兴趣。

  初次下水

  “这些新闻都是当地为了扩大旅游宣传的需要。我就给耿卫建议说可以找云南电视台做一次直播,不过,玉溪市觉得影响太小了,就找到了中央电视台。”据当年看过水下录像的云南省博物馆副馆长戴宗品回忆,央视在2001年的首次直播,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被邀请来的。而所谓的“水下古城”即使到今天,也没有任何证据。

  据公开资料,2000年11月22-26日,央视《东方时空》两位记者到澄江采访拍摄。12月10日,栏目组制片人、现场导演、技术人员到抚仙湖实地考察,并就直播有关事宜同澄江县委宣传部进行商定。

  2001年2月,《东方时空》栏目组策划到了澄江,就直播作进一步磋商。

  2001年4月7-13日,央视、国家水下考古队和其邀请的部分专家学者云集澄江进行实地考察。4月底,直播活动时间最后敲定:6月3日上午8时至10时30分。

  当地一位作家在描述央视首次水下直播时,用了这样深情的语句——

  “新世纪第一个夏天,中国最权威的考古专家、最先进的水下探测设备、最权威的媒体云集抚仙湖,进行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水下考古调查,在诸多领域创下了纪录,使2001年6月3日成为一个辉煌灿烂的日子……”

  其实,这里固然有“最权威的考古专家、最先进的水下探测设备”,但却不是水下考古调查。

  玉溪市文物管理所所长杨杰告诉记者,这次潜水没有报批,没有批准,更没有按考古规程进行,跟考古毫无关系。所以,它实质上就是由央视主导的一次直播活动;考古专家只是这次报道的客人。

  首次直播引爆高收视率

  直播制片统筹部门负责人谷源旭宣称:“直播不只是为了揭开抚仙湖神秘的面纱,也不完全是考古,同时也为央视以后的水下直播作一次全方位、多方面的尝试。”栏目策划马挥则说,这次直播“旨在培养央视的专业素质队伍,培养出有机动性的电视直播记者队伍”。

  央视直接参与直播的工作人员有67人,远远超过了’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央视到云南的人数,连同邀请的专家在内,有近200人,技术上动用了央视全部相关的部门,单现场设备就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的电视台。按照主持人敬一丹的说法,这是一个“豪华阵容”。

  直播小组动用全国惟一的多波束调带测深仪,对抚仙湖水下“遗存”区域方圆2.5平方公里进行了声呐扫描,绘制出详细的湖底地形图;还调用了我国最为先进的水下深潜器“鱼鹰一号”、我国自行研制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ROU“小金鱼”机器人等等重型装备。这些,已堪比西方人当年考察“泰坦尼克号”的装备。

  据央视统计,“抚仙湖探秘”直播收视率达到了36%,创下几年来的新高。

  但探秘得来的结果却不容乐观,投入这么多人员、装备,水下考古队员仅找到了两块专家没有形成共识的石头,以及一只不知跟“遗迹”是否有关的陶釜。

  云南省博物馆副馆长戴宗品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说,国家水下考古队第一次来一无所获;第二次就再也不来了。

  直播很不严谨

  《云南日报》和央视的活动,遭致了孔丹的批评。

  他后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云南日报》找了艘潜水艇下水逛了一圈,然后又去北大找了一个所谓的知名教授做了所谓的调查,就声称水底是什么什么,很不科学,也不严谨。

  孔丹在拍摄中还发现,央视以发掘活动作为直播内容,其实很多事情都是事先安排好的,并非“直播”。

  直播嘉宾、云南省地质博物馆馆长杨正纯对抚仙湖水下是否有古城遗址,提出了直接异议。他直言“地质作用也能产生规整的石块,这是自然界中常见的事。”

  云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高博博士也发出了声音:抚仙湖是断层溶蚀湖泊,在运动过程中会形成地下断裂层,这样看上去就很像建筑,是不是建筑还需做考察和论证。

  并非“考古”

  的考古

  2006年6月,抚仙湖举行了第二次“水下探秘”活动。

  多位澄江县的公务人员说,抚仙湖能再次探秘,与当时挂职澄江县委副书记的新华社记者姜岩密不可分。

  姜岩是中国科技大学理学博士,新华社国际部高级编辑。“是他利用自己的关系,请来了央视、新华社等很多媒体的记者。”多位当地宣传系统公务人员均对记者说。

  再次探秘仍旧由央视和玉溪市联合主办,央视出动了新闻中心、海外中心和社教中心的工作人员50余人,在一套、四套、十套和新闻频道和《走近科学》播出,探秘的时间延长到了7天。

  受邀前来的一些专家发现,在水下是否有古城都未得到确定的情况下,开幕式上已经把潜水员耿卫宣布为“水下古城发现者”。

  按照组建了“抚仙湖水下古迹研究会”并自任会长的耿卫的说法,他在第一次直播后几年时间里继续探索,对“水下古建筑”有了新发现,包括斗兽场式建筑、水下金字塔等“神秘遗址”。

  活动结束后,“专家组代表”李昆声教授宣布此次“探秘”有4项重大的科考成果:

  1.水下排列有序和堆砌的大石条和石块不是自然堆积物,而是人工建筑的大型建筑群;

  2.水下大型建筑群的面积约为2.4平方公里;

  3.水下大型建筑群内分布着若干大型建筑物。其中一座高台式的建筑(俗称水下大金字塔),残高19米,一条底边长90米,共有5级台阶,整座建筑均用石材建成;

  4.在第一级台阶石条上发现人工刻凿的符号、几何形图案、人面纹图像和排列整齐有序的一些圆形石孔,推测是一个与宗教祭祀有关的大型建筑物。

  引发学界批评

  2006年8月,时任中国科技大学校长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清时在参加“抚仙湖水下古迹与文明起源研讨会”时指出,对抚仙湖水下考察应该保持科学冷静的态度,在没有充分、明确的证据之前不要轻易作出结论。

  同月,曾两次应邀参加“水下探秘”活动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庆柱在接受《集藏周刊》采访时,也表示“界定抚仙湖水下遗址的性质应当慎重”。

  刘庆柱希望考古工作者要有清醒的认识,不要随便附和,发表不负责任的意见,不要违背学术良知。

  2008年1月,刘庆柱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直指央视的第二次探秘“作秀”成分太重。他说,以旅游商机为目的进行“考古”,是倒置了本末。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刘庆柱仍然表示:“水下古城”迄今只是一种说法,尚无任何实证。

  据《新快报》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