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如果大接访冷冷清清,多好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2日15:18  金羊网-羊城晚报

  广州自2008年在全国首开市领导集体大接访先河,每次大接访必有一大箩问题暴露于公众及媒体面前,甚至遭遇拍桌子控诉、骂娘的难堪,但广州仍以极大的勇气坚持公开受理信访诉求,市民由此对政府倾听民众呼声、解决民生问题的良苦用心,至少是增添信任的。

  然而,大接访继续复制的热闹毕竟不是喜庆的场景,且不说接访的领导不想“受气”,市民更不愿受苦挨累排队轮候接访。但是,市民遭遇的问题十年八年久拖不决,或者一个噪声扰民之类的“小问题”投诉几十次没有满意的结果,谁还能忍气吞声而不去接访现场“凑热闹”?

  现在再探究大接访为何热闹依旧的根由,已没有多少新鲜性。因为,即便市民的诉求、尤其是历史积案各有不同,其背后的原因也都八九不离十,要么信访渠道不畅,要么职能部门冷漠、视而不见,要么是部门之间推诿“踢皮球”,最后倒逼市民不仅争先恐后投诉,而且指定见“一把手”以提升问题解决的期望值。

  与追问大接访的热闹根源相比,如何“降温”无疑更具探究价值。显然,接访只是政府听取民众诉求的一个手段,市民反映的问题能否圆满解决,才是检验接访有无诚意及政府部门真正履职与否的试金石。而且,大接访的价值不应停留于解决市民几个具体诉求,而应从中看到民生的真实困境与期冀,并由此提高政府为民服务的水平。

  在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社会矛盾的出现在所难免。解决民生问题关乎民心取向、社会稳定,政府任何时候都不能以官僚姿态等闲视之。尤其是在“简政强区”的改革之后,必须强调区、街的责任承担,缩短市民的“申诉路程”。对失职渎职的公职人员,严加究责,唯此,才可望不使诸多民生问题久拖和怨气积淀,最终在大接访上“爆发”。

  广州正在再次发起“创文”冲刺。政务文明是文明城市的题中要义。而政务文明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就是群众对职能部门履职的“满意度”。假如市民的诉求在家门口便得以解决,又何须层层上访。期待以后的大接访场面变得冷清,而不是熙攘。只有这样的政务环境才是清新宜人的。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