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石油中石化"虎视眈眈" 民营加油站举步维艰

  

中石油中石化"虎视眈眈"民营加油站举步维艰

  

中石油中石化"虎视眈眈"民营加油站举步维艰
青岛成品油市场的博弈,不知最终能否让百姓少掏一些钱。

  

中石油中石化"虎视眈眈"民营加油站举步维艰
外资的加德士加油站也准备在青岛扩张 。

  1993年,岛城民营加油站有100来家,它们的生存状况可以称为优越;到了2000年,随着私家车辆的增多,民营加油站更是迅猛发展到了600多家;2005年前后,可以说是民营加油站的历史性转折点。由于原油价格的猛涨,批发价大幅提高,不少民营加油站到了举步维艰的发展境地。

  如今,在高油价的背景下,民营加油站近几个月的日子还算比较好过 。据称,有的加油站一个月能进账十几万元。但这并非普遍现象,有的加油站因受油源限制,正面临着“被收编”的窘况……

  甜蜜 两石油巨头经常请吃饭

  9月20日,市北家乐福对面的金盾加油站前,等待加油的车排起了长队。但是,经营该加油站18年的老板高崇东却有点高兴不起来。

  “柴油一吨刚涨了90元,汽油涨了30元。”高崇东拿着最近的账单给记者看,一吨柴油的差价约400元,加上各种费用几乎没有利润,现在还是比较好的时候,二三四月份的时候,批零倒挂,赔钱卖。

  他说,现在主要靠汽油赚钱,如今一吨汽油的差价为八九百元 ,再加上目前客流量大,日子还算好过,“愁的就是油源,好的加油站一个月利润能达30万,一般的加油站也得10多万,各种成本一般占40%”。

  1993年,高崇东在城阳建了第一家民营加油站。“当时整个青岛市也就100多个加油站。”高崇东回忆说,那时建一座加油站总投资也就30万元,一年下来能赚个五六十万元 ,但现在情况完全变了。不过,那时的高崇东已经有了很好的服务意识,帮着擦车、修车,顾客也慢慢多了起来。记者采访他的时候 ,正好来了一位10年前开着三轮车去加油的顾客王先生,现在王先生已经开上了轿车,带着一个车队来高崇东的加油站加油。

  “当时我们也不愁油源,两大石油巨头经常请我们去吃饭,‘求’我们要油,我们是主角。”高崇东觉得角色转化太快了。

  转折 差点倒闭,靠卖房维持

  “好景不常在,没有靠山难存活。”高崇东说,他的加油站还差点倒闭。2005年对民营加油站来说,是一个历史性转折点,当时原油已经达到了每桶157美元 ,批发价比较贵,卖一升油倒贴 1元钱,资金短缺,银行的贷款也还不上,他只好卖了一套房子才勉强维持。

  那一年,选择硬抗的民营加油站不多,很多都被中石油、中石化收至麾下。“记得当时即墨市区两家大的加油站就被‘招安’了,其他地方也差不多,至少有100多座加油站投降了。”高崇东说。

  “青岛民营加油站大约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同时身为青岛市成品油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的高崇东回忆,1993年,岛城民营加油站有百余家,2000年,民营加油站发展到600多家,两大巨头开始通过收购、租赁等方式扩张。而2005年至2008年,成了民营加油站老板们最难熬的时期,石油批发价上涨而零售价不变。

  尤其是2005年,由于石油巨头断供,部分民营加油站快速倒闭,全国民营加油站倒闭三分之一,亏损的有1万多家,青岛的加油站数量也迅速降到了400多家。而且,两大巨头的“口味”也越来越挑剔了,从郊区向市区进军,从数量向质量发展。“中石油中石化目前370多座加油站,七成是收购来的。”他说。

  犹豫 是合作,还是继续独立

  “山东的地炼厂比较多,两大石油巨头没有完全垄断,但并不意味着青岛民营加油站前景良好,相反正面临着生存困境。”高崇东认为,去年的油荒让民营加油站心有余悸,柴油断供,地炼的油怕油质不好不敢用。

  “油价跌下来对加油站更有利。”高崇东表示,当前局势下,很多加油站老板都在做赔本买卖,如果国际油价继续高位运行,民营加油站就扛不住了。虽然民营加油站“受夹板气”,多次有巨头来找高崇东谈合作,但都被他拒绝了。

  市南区只有一家民营加油站,那就是江西路加油站,它也不想放弃。该加油站老板苏维祚指着办公室后面的楼告诉记者,1995年建站的时候 ,这片楼没有,直接能看到香港中路,福州路也没有完全打通,一天能卖两吨油,“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跟中石化合作,卖他们的油,标语打着中石化,协议到期,油源和销售都成了问题……”

  “2007年到2008年初,批零倒挂,每吨倒挂200元,2008年1月到6月初,我亏损了60万元。”苏维祚提起那段日子就有点后怕,好在2008年7月份涨价以后,他才慢慢地赚回本钱。与高崇东、苏维祚不同,莱西一家民营加油站的老板却想放弃了。“我找了中石化、中石油好多次了,不想干了,但是人家不理我。”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民营加油站老板说,他的加油站在莱西郊区,一天大约能过来15辆车,人力成本比较低,“勉强经营我也能经营下去,但是又快到用柴油旺季了,我不愿意为找油操心了”。

  “我们这个地段过来的主要是货车,但是天冷的时候,每次都为找柴油受气,所以想把加油站转让出去,我主动找中石化、中石油合作,人家都闲太偏,不愿意要,我正在考虑低价出售呢。”这位老板无奈地说。

  

中石油中石化"虎视眈眈"民营加油站举步维艰

  

中石油中石化"虎视眈眈"民营加油站举步维艰
纽约油价已跌破每桶80美元。 新华社发

  

中石油中石化"虎视眈眈"民营加油站举步维艰
江西路加油站老板苏维祚正在查看报表。

  ■底气十足的大巨头

  耗资上千万“买”一民营站

  据了解,目前青岛全市共有800多家加油站,其中民营加油站有400多家,中石化有200多家,中石油有100多家。而为了争夺销售网络,中石油、中石化这两大巨头的收购步伐一直没有停止。9月19日下午3时,当记者来到中石化青岛分公司大楼的时候,中石化青岛分公司副总经理韩伟良正在跟同事们开会,讨论对胶州一家加油站收购的事情。

  地段不好的肯定不要

  “有的民营加油站想卖的,我们也不想要。我们对地段要求很高。而且,有些加油站由于没有买卖,利润肯定不好,急着出手呢。”采访中,中石化青岛分公司韩伟良告诉记者 ,最近平度、莱西的一些民营加油站,都来找他们,但经过考察后发现,这些加油站一天也就能过去10辆车,这样的肯定无法过关。

  不过,正在谈判的胶州这家加油站,它的位置比较合适。韩伟良补充解释说,他们收购的加油站地址主要选择在高速公路附近 ,以及市区、城区。但一个不争的现实是,市南区目前只有江西路一家民营加油站,而越往郊区,民营的越多。

  曾一年收购百座加油站

  中石化青岛分公司的前身为青岛石油总公司,1998年被划归为中石化,从此,中石化就开始了它的扩张路线。“辛家庄、康家庄加油站被收购成了目前青岛的中石化98站和78站。”韩伟良回忆说,一开始是联营,辛家庄等加油站销售成品油,我们供油,后来慢慢地转变了,中石化也进入零售市场,就把他们收购了。

  “选择收购的加油站需要一个过程,除了要求地段要好,车流量比较大,再就是价格是否合适。”韩伟良说,1999年他们收购了36座加油站,而2000年收购了100多座加油站,再加上自建的加油站,已经达到了205座。

  他说,收购最集中的时期为2000年,因为这一年中石油也进入了青岛,两家石油巨头互相叫价来收购加油站。由于中石化进驻青岛比较早,因此收购的更多,也更占优势,市区和城区的大部分都被中石化占领了。以前收购一座加油站也就几十万到几百万,现在则是从几百万到上千万元。

  有专门人员负责谈收购

  “我们的企业管理处来专门负责对加油站进行评估、收购。”韩伟良说,收购一个加油站快的需要3个月,慢的则需一年多,一般由企业管理处进行量和利的估算,做出评估报告,交给省公司审批,如果审批通过,资金几天就能到位。

  据介绍,中石油省公司有一个部门叫市场开发部,里面有专业的加油站资产评估人员,他们负责对要收购的加油站所在的位置、地段,以及规划和发展潜力、内部固定资产等进行评估,有了一个最高收购价格后,然后报公司批,批完了再找被收购的加油站签合同,签完了再拿回去给领导签字,完事打钱给加油站。

  记者了解到,除了收购扩建加油站,中石化正在扩建自己的油库,“目前我们有5个油库,在李沧区也正在建一个油库,预计今年年底就能投入使用。”韩伟良说,虽然我们只有276家加油站,但是加油量已经占到了65%。

  “这两年,我们跟民营加油站的接触明显少了,以前很多小加油站从我们这里进油,还贪图便宜从地炼厂进油掺着卖,消费者投诉时我们都说不清楚。现在我们主要是保证自己的零售,以及给直销户供油。”中石化山东青岛分公司韩总告诉记者。

  民营加油站不构成威胁

  在巨头们的眼里,民营加油站已然构不成任何威胁。

  “我们和民营加油站不搞联合经营。柴油荒的时候,进口柴油每吨就要赔几千元,我们平价销售,而民营加油站经常要加价销售,他们的日子肯定不太好过。”中石化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相对于四处碰壁的民营加油站,两巨头旗下的大客户则好过得多。中国南车加油站的董经理说,南车加油站2001年创立,油源主要来自中石化。

  “我们属于中石化的大客户,两大石油巨头对大客户不薄,基本上不会有石油断供的情况,用油一般很顺畅,有时价格上会有优惠。”据董经理介绍,90#汽油和0#柴油基本是批零一价,“总的算下来每吨有300元价差,柴油用的基本上是库存。”

  ■蓄谋已久的外来者 添加油站不赚钱也干

  “青岛外资加油站不多,但我们也想分一杯羹。”一家外资加油站的业内人士介绍说,青岛算是外资石油巨头涉足最为频繁的城市之一。近年来,SK 、LG 、壳牌等外资巨头都试图争取岛城加油站市场。2007年,佳施加德士(青岛)能源有限公司更是获得独资经营加油站的批复。面对岛城成品油市场,它们并不想只当看客。

  扩张也是为了创品牌

  “我们在青岛市已经有四家加油站,现在在黄岛和胶州各有一座正在建设中。”加德士青岛加油站的一位创业元老说。看来,一向被认为低调发展的岛城唯一一家外资加油站加德士加油站今年也要扩张了。

  在福州北路,加德士加油站给人以绿色清新的印象,“没有油源,再加上场地审批,都是费尽了周折。”这位创业元老回忆说。

  “由于现在的租金很高,油源来自两大集团,价格也比较高,一个站的平均销售量为25吨、26吨,现在还处于创品牌的阶段,利润还谈不上。”他告诉记者,现在的扩张也是为了打品牌,虽然还不是很有名气,但是,由于油品和服务品质都比较高,还有韩国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服务模式,尤其是不同的培训方式,“利润可观的日子也会慢慢到来”。

  数量不多也想分杯羹

  据业内人士介绍,表面上看,青岛留给外资企业的市场空间巨大。但是,数年来众多外资企业都屡战屡败。在为数众多的加油站中,外资加油站属于星星点点。

  韩国鲜京(SK)曾试图进入青岛。然而,SK始终受制于中石化和中石油。2005年一场历时三个月、席卷全国的油荒,使得众多民营加油站苦不堪言,SK也饱受煎熬。最终,SK在青岛的6座加油站全都转成了加气站。

  外资加油站的发展瓶颈,一是没有油源,“相关部门不开放石油进口权。只有中石化、中石油两大集团有进出经营权”;二是没有批发权,在国外市场上,不同牌子的石油价钱相差很大,国内石油每吨顶多差几角钱,而且,“没有相关部门给指标,加油站是不能建的,有指标没地方自然也是白搭”。

  在业内人士的眼里,尽管外资加油站在岛城依旧“无足轻重”。和民营加油站相同,它们同样先天不足。在岛城的成品油市场上,两巨头、民营加油站和外资加油站“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尚需时日。

  ■相关新闻 油源掐住脖子地炼面临收编?

  除了抢占零售市场,最近很多央企也瞄准了山东21家地炼,控制了地炼就掌握了民营加油站的命脉,在油的争夺战中,稳拿重酬。

  产的油都卖光了

  山东有21家登记在册的地炼厂,而青岛有唯一的一家地炼厂安邦炼化。9月19日,刚刚从安邦炼化的销售人员转为采购人员的王鹏有些着急,最近油卖得多,但是原料跟不上,只能四处找“米”。

  “一天500吨的柴油产量已经全部卖完了,明天产的油也被预订完了。”王鹏感觉到供不应求,产品一般都被民营加油站、用油大户的油老板、中间商买走了。

  不仅销量好,价格也是天天涨。“小涨一天一吨20元,大涨一天50元。”王鹏掐指一算,柴油一个礼拜一吨涨了200元,汽油也由一吨8200元涨到了8670元。

  原油最近涨了是价格一天一变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需求的增长,也让价格突飞猛进。“开海了,轮船用油增加,再加上十一黄金周到来,民营加油站开始大量买油。”王鹏说,原油大跌的时候,民营加油站大部分都在等待,现在原油涨上来了,他们也开始大量出手了,普遍是“买涨不买跌。”

  但是在王鹏看来,他们的油之所以如此畅销,还是民营加油站目前有利可赚,一吨差价至少600元。

  油源多是国际贸易商

  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王鹏9月20日开始出差去找油源。“我们一般跟国际贸易商打交道,不直接跟油田打交道。”王鹏说,没有自己的油源,往往比较被动。由于买的原料比较贵,所以一般炼油环节不赚钱。

  现在握着油田底盘的央企都对山东地炼虎视眈眈,而缺少油源的代练,很可能会二次重组。在王鹏看来,有了油田相当于有了“父亲”作靠山,现在他们的合作伙伴还只是“哥们”,随时有断油源的风险。

  山东地炼面临变局

  当地炼厂正在愁油源的时候,有消息称,山东省石油炼化协会会长刘爱英透露,中石油集团正与山东省21家地炼企业和当地政府洽谈建立一家合资企业的事宜,希望通过为山东地炼提供原油资源,扩大在山东炼化的市场份额,合作后中石油的控股权应该不低于50%。新公司名称初步确定为“山东省炼油投资有限公司”,将在山东省内新建油气管道、港口码头等油气储运等设备。由山东地炼和山东省炼油化工协会出资建设设备,由中石油向山东地炼输送原油资源。

  江西路加油站的苏维祚认为巨头想控制地炼,就想是垄断市场。市成品油流通协会的高崇东认为,作为民营企业的山东地炼管理上相对灵活,成本控制也更为严格,同等生产条件下,相比大型国企生产效率要高一些,利润空间要大一些。而且,山东地炼在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份额,在“油荒”时起到了补充油源的作用,有其存在的必要性。A8、A9版文本报记者 娄花 图/本报见习记者 吴璟(署名除外)>>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