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疆见闻)沙漠汉子的“节水秘诀”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17日15:00  中国新闻网 微博

  中新社库尔勒10月17日电 题:沙漠汉子的“节水秘诀”

  中新社记者 王曦

  2008年,塔里木河的断流直接导致位于其下游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34团12万亩农田弃耕。回忆起这件事儿,团里水管总站站长徐著至今仍然心有余悸。

  “上游地区这些年土地开发速度太快了,用水量一上来,下游自然遭殃。”在他看来,无节制地抽取河流水源最终酿成了断流。而伴随着那场特大旱情,34团周边的防护林损失惨重,大批树木活活干死。

  他给记者看了一下该团近15年的农业用水明细:2007年以前,每亩农田的年平均用水量均在700立方米以上,而到了最近两年,这一数字却只有390。“当时看着这些亲手栽下的树苗一棵棵死掉,心里那叫一个难受啊。”说到这儿,徐著难掩悲伤。

  痛定思痛。这个一辈子和水打交道的汉子从2009年开始带领全团人走上节水之路。每天都是一身迷彩服、一双破布鞋的“粗打扮”,徐著在节水问题上精打细算,说到其中的“秘诀”,用他的话说就是“算计到不能再算计的地步。”

  “棉花的根一般会伸到地下30至40厘米处,而滴灌设备就专门设计为这个深度。因此浇水时就不会再多延伸一公分,多浪费水。”由于用水量有限,徐著在每年春耕还未开始之时就要给每块田、每种农作物“以水定地”,算好一笔极其细致的用水“账”。

  而用水量下降,产量会不会也随之下降?对于这个问题,徐著的回答是“不会”。他16日告诉记者,由于采用了高效的滴灌技术,因此每一株作物都够得到充分灌溉,有效率可以达到90%以上。因此,与水资源“富裕”的时候相比,这种方式的使用效率反而更高。

  同时,由于制定了“定量灌溉、超水不补”的节水措施,34团每个农业职工都是能省就省,硬是从每年不到1万立方米的农业用水中挤出一部分来“反哺”生态林建设。目前,红柳、胡杨、沙枣、甘草等植物正沿着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库鲁克塔格沙漠地带形成一道“绿色屏障”。望着这些“杰作”,徐著脸上浮现出一丝笑意。他说:“这么多年第一次感到这么欣慰。”

  尽管如此,这个“水管家”依旧有些担忧。在他看来,尽管目前节水成效显著,但仍然停留在“渴不死,却喝不饱”的境地上。摩挲着一双粗糙的大手,徐著缓缓地说,“水是长久之计。但愿未来几年上游能多分一些水下来,只有这样,下游才能更好地在沙漠边缘发展。”(完)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