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探访青岛"母亲河"发源地 源头一年干涸9个月

  

探访青岛"母亲河"发源地源头一年干涸9个月
▲位于招远市阜山镇的大沽河发源地,河水已经干涸,附近长满了杂草,远处的山头就是阜山。

  

探访青岛"母亲河"发源地源头一年干涸9个月
▲ 到了小官里庄水库下游,大沽河河道里才有了清澈欢快的水流。

  招远市东郊的阜山西南麓,有棵大榆树非常显眼,树下就是青岛“母亲河”大沽河的发源地。18日,记者踏上徒步青岛母亲河的征途,遗憾的是,由于雨季已过,源头已经干涸。记者顺着发源地往下游探访,摸清了大沽河在流入青岛市域之前的河道状况。

  第一站:招远市阜山镇

  大榆树下就是母亲河源头

  18日上午,记者从青岛出发,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颠簸,终于抵达招远市东郊的阜山镇,开始了对青岛“母亲河”的徒步探访。

  大沽河在青岛市域内是条滔滔大河,水流丰沛,河道宽阔。在寻找发源地的路上,记者想象着大沽河源头的样子:也该是溪流清澈,水声清脆。但实地看到的,却与想象的完全不同。

  阜山在阜山镇的杨家营村,18日中午时分,记者步行至阜山的西南坡。站在坡上环视,山脚下是一片平坦的庄稼地,四周根本看不到河水的踪迹。

  “这个季节哪还有河?瞧,这就是河道。”杨家营村村民杨洪欣所说的河道,宽不到2米,半人深浅。沿着这条河道往上走,下午1时30分许,记者终于找到了大沽河的源头:就是一条一人深的河道,尽头是一棵大榆树,河道里不见一滴河水,河床上泥土干裂,沿岸荒草丛生。

  据镇水利站的工作人员陈善明介绍,这里地势低洼,一到雨季,雨水都汇流到这里来,而阜山就是个分水岭,“山北的水汇流到界河,山南的水就是大沽河的源流。”

  大沽河本身就是一条季节性河流,发源地的水源也多来自雨季的降水,陈善明说,“每年的7月份到9月份雨水多,河道里就有河水,直流到下面的小官里庄水库。但这里的雨季短,地势汇水面积也有限,雨季过去之后,就是现在这个状态。”

  原来,青岛“母亲河”的发源地在一年之中,除了3个月的雨季有水之外,竟有9个月是干涸的,跟一百多公里以外的滔滔大河实在难以联系在一起。

  第二站:小官里庄水库

  上游河道断流严重

  大沽河的阜山源头仅有3个月的汇水期,青岛市域内的滔滔河水又是从哪儿来的呢?带着这一问题,记者继续往下游方向走。18日下午3时,记者沿着河道,行至阜山镇东观庄镇的小官里庄水库。

  这一路步行,所能看到的大沽河河道,普遍严重断流,除了极个别地方有零散的水洼之外,绝大面积的河道都长满了灌木和杂草,而且小官里庄水库的库容也非常小。直到小官里庄水库的下游,大沽河才有清澈欢快的水流。

  在这里,记者遇到了正在果园收苹果的村民郝战德。说起眼前这条河,郝战德感情颇深。“俺家在这儿种了16年果园了,都是用这河里的水浇园,也知道它叫大沽河。”郝战德把记者领到河边,拨拉开河边的矮树,一片清澈的水流露了出来,一群鸭子在水里悠闲地游来游去。

  郝战德说,上游的河道断流厉害,经小官里庄水库一蓄水,水库以下的河道里才有了一些明显的水流。“俺们家挺幸运,就在水库下边,每年靠这河水浇出来的苹果可好了,价钱也比别人家卖得好。”

  第三站:城子水库

  大沽河从这里开始奔流

  18日晚在当地借宿时,有村民向记者介绍:“你们该去城子水库看看,那可是大沽河在招远市域最大的水库,上游河道水少、断流,要不是有城子水库的大容积蓄水,就没有大沽河流到青岛地界后的滔滔河水。”19日早晨6时,记者奔赴城子水库。城子水库处于阜山镇和毕郭镇交界处,是招远市的二级水源地,也是招远市对大沽河水源保护规划的重点保护区。

  一进水库,库区水面波光粼粼,泄洪大坝极为壮观。招远市水政监察大队的大队长刘士剑介绍说,城子水库的总库容达到4200万立方米,是大沽河全程流域的第一个中型水库。“这个水库是招远市区80% 的饮用水来源,正处大沽河主河道。”

  从城子水库往南,大沽河主河道由“欢快”变成了“奔流”,河道宽近百米,水流平缓。记者沿途继续往南,就到了毕郭镇。截至发稿时间20日晚,记者已经离开招远市域,进入莱西市。

  就在记者徒步探访的同时,开通的wangyuan7272@126.com邮箱收到了许多市民发来的邮件,这些信息对记者下一步的探访提供了宝贵帮助。目前,该邮箱依然开通,欢迎热心读者畅所欲言。

  ■讲述

  为了保护大沽河推掉两亿大项目

  “就在去年,一个投资2亿多元的项目想要落户毕郭镇,考虑到可能对大沽河带来污染,我们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项目。”谈到大沽河水源地保护,招远市毕郭镇副镇长姜永东说。

  毕郭镇是招远市的一个落后乡镇,全镇一年的财政收入只有五六百万元。要是这个粉丝蛋白项目上马,每年至少能给镇里增加财政收入800万元。但是考虑到可能带来的污染,姜永东还是没有签字同意。3年多来,因为同样的原因,该镇已经拒绝了20多个想要落户的大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

  一个经济落后的镇,面对大项目仍然拒绝,这一切源自一份名为《招远县大沽河水源保护及管理暂行规定》的文件。在这份1991年颁布实施的文件中,明确要求大沽河沿岸严禁新建石棉制品、电镀、制革、造纸等各种污染严重的企业。文件还规定,在大沽河的重点保护区内,严禁新建和扩建粉丝加工项目;在一般保护区内要严格控制粉丝的生产规模。

  招远是龙口粉丝的发源地,以前,毕郭镇有大大小小的粉丝厂6家。“关闭粉丝厂,相当于砸了几百人的饭碗,很多村民不理解。但是现在看来,如果那几家粉丝厂不关门,现在的大沽河不会如此水清沙净。”主管毕郭镇的招远市环保局玲珑环保所的宋所长说。

  工业都拒绝了,靠什么来养活居民?毕郭镇给出的答案是高效生态农业。10月19日,记者走进毕郭镇黑都泊村的蔬菜大棚,一股清新的芹菜香味沁人心脾。“从去年开始,镇里鼓励村民发展大棚种植业,每个大棚补贴1000元。”黑都泊村村委书记孙志军介绍说 ,“我们村水源丰富,特别适合种植芹菜,今年村里引进了和马家沟芹菜一样品种的芹菜,在大棚里试种了5亩,全用大沽河水浇灌。”孙志军估算了一下,一亩地能产一万两千多斤芹菜。

  本版文/图记者 王媛杨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