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宜昌10月30日电(记者 刘良伟 郭晓莹)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30日17时,三峡水库坝前水位达175米,标志着三峡工程2011年175米试验性蓄水目标如期实现,这也是继去年首次实现175米蓄水目标后三峡工程第二次正常蓄水到位。
经国家防总批复,三峡工程2011年175米试验性蓄水于9月10日零时启动,起蓄水位为152.24米,低于2010年的160.2米。经过50天的蓄水进程,三峡工程如期顺利实现蓄水目标。
蓄水期间,长江水利委员会和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综合考虑防洪、发电、航运、中下游供水等要求,稳步推进蓄水进程。其间三峡工程两次拦截秋季洪水,9月中旬,流量为4.65万立方米/秒的洪峰抵达三峡时,枢纽按2万立方米/秒左右控制下泄流量,削峰、拦洪、蓄洪等防洪作用明显。
蓄水期间,三峡枢纽主要建筑物运行正常,三峡船闸、电站机组各项指标安全稳定,库区未见因蓄水诱发的重大库岸滑坡险情和地震地质灾害。据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介绍,今年是“小水小沙”年,三峡入库泥沙大大低于往年,蓄水期间库区水质、泥沙等未见异常。
据介绍,目前三峡大坝上下游的水位落差已高达110米,新增库容近200亿立方米,总库容超过300亿立方米。
海事部门介绍说,三峡库区呈高水位运行,船舶有序通过限高跨河建筑物,库区航运安全畅通,蓄水期间未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同时,国土、地质、移民等部门及时启动工作预案,提前将蓄水实施计划送至辖区各船舶单位及港口码头,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并密切监控辖区常见地质灾害点的动态,提醒过往船舶加强瞭望,尽可能远离滑坡点航行。
根据《三峡工程2011年试验性蓄水实施计划》,三峡水库于2011年11至12月一般维持高水位运行,水位将在174.9米至175.1米之间波动,2012年1至4月逐步消落库水位,2012年6月10日消落到防洪限制水位(特殊情况下的应急调度除外)。
175米是三峡工程设计的正常蓄水位,也是其全面实现各项功能的重要标志。在这个高程下,三峡工程可最大限度发挥通航、发电、补水、抗旱等综合效益。今年是三峡工程175米试验性蓄水的第4年。2010年10月,三峡枢纽首次实现175米蓄水目标。(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