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金砖国家引领世界经济复苏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21日15:55  国际在线 微博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赵恒志、衣鹭霞、李梅):2011年,当欧美发达国家深陷国际金融危机泥潭、举步维艰之时,“金砖国家”的稳步发展令世界为之眼前一亮,成为引领导世界经济增长的多部引擎。正如被称为“金砖先生”的美国高盛资产管理公司主席奥尼尔所说,“整个世界都由于金砖国家的崛起而变得大不相同”。

  “这是里约所使用的第一列中国生产的电动车组,它也是未来120列将会为巴西民众服务的列车之一。它将提升民众的生活质量,使当地交通更加便捷。我与里约热内卢市民都很高兴能够使用这组来自中国的列车,很高兴能够享用这样的服务。”这是2011年6月中国向巴西交付首辆城铁列车时,巴西里约热内卢州交通厅厅长朱里奥·洛佩斯的讲话。中巴在城铁列车上的合作只是两国在经贸领域众多的合作项目之一。在金砖国家中,这两个东西半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今年前11个月的双边贸易额就达709亿美元,同比增长了近四成。

  事实上,象中国与巴西这样,金砖国家间的经贸合作令双方经济增长保持了强劲势头,这也印证了南非加入金砖机制的原因。南非逸飞森特集团首席经济师鲁特说:“南非为什么要进入金砖集团,原因很简单。当前全球经济的增长不是来自美国或欧洲这些所谓的‘第一世界’国家,而是来自‘新兴经济体’。对南非来说,不管是从政治还是经济角度,把本国同国际舞台上的胜利者紧密联系起来意义重大,而胜利者正是这些新兴经济体。”

  金砖新成员的加入让这一机制增添了更多生机和活力,也让世界对金砖国家刮目相看。对此,俄罗斯驻华大使拉佐夫说:“金砖国家机制建立以来吸引了国际社会的关注,这一点儿也不奇怪,因为金砖国家人口数量是世界人口的42%,国土面积占全球土地26%,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15%,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中,金砖国家的经济增长占据世界经济增长的一半。”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预测,今明两年,中国的经济增速将分别达9.5%和9.0%;印度达到7.8%和7.5%;巴西为3.8%和3.6%;俄罗斯为4.3%和4.1%;南非将达3.4%和3.6%。相较西方的灰暗与惨淡,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在升腾中迸发着惊人的生机与活力,给世界带来一抹耀眼亮色。巴西圣卡特琳娜州议员贾森·利马表示,正是金砖国家在经济、财政和货币领域的举措有效抵御了欧美经济危机的负面影响。“金砖国家代表了新兴国家的团结,这些国家在过去全球经济舞台上没有决策权。这个集合了巴西、中国、俄罗斯、印度和南非的金砖国家集团清楚地表明了其正在成为世界经济新秩序的主角。这些国家正在展现出建立一个世界经济新秩序的可能性,展现出对抗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不可否认,金砖国家虽存在合作共赢的坚实基础,但同样存在竞争关系。这也是近年中国与巴西、印度等国存在贸易纠纷原因。不过,巴西驻华大使胡格内认为,发生贸易磨擦是经贸关系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当(两国)经贸合作增长达到一定程度,关系也会变得紧张起来,这是很正常的。贸易应是双向的,贸易的结构也应更准确地反映两国之间的GDP组成。例如巴西对中国的出口集中于少数几种大宗商品,但是对世界其他国家的出口能更准确地反映巴西的产业构成。这样的局面需要改变,巴西需要在出口贸易结构当中,找到一个更好的平衡。”

  共同的利益诉求将金砖国家黏合得更紧密,因经济发展而结缘的“金砖国家”,正试图在国际政治舞台发出更加响亮的声音,“金砖国家内部的政治协调已成为加速世界多极化进程的重要因素”。一年来,先后举办的金砖国家卫生部长、科技高官和农业部长会议,广泛关注金砖国家的公共政策、创新发展和粮食安全等热点难点问题;“首届金砖国家友好城市暨地方政府合作论坛”又为金砖国家地方政府和民间交流搭就了重要平台。特别是2011年4月在中国三亚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峰会所发表的《三亚宣言》,明确了世界五个重要新兴经济体深化合作的方向和领域。

  在当前发达经济体复苏乏力的情况下,年轻的金砖合作机制显示出了特有的活力。中国驻巴西大使邱小琪表示,这一机制正在世界传递着求稳定、求合作、求发展的强烈信号。“‘金砖国家’这个机制,在今后几年肯定还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而且我们这个机制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公开、透明和包容的,而且不针对其他任何国家,也不针对其他任何国家集团。我们希望的是推动世界各国之间的合作,推动经济的发展,达到共同发展的目标。”

  过去一年,西方经济复苏步履蹒跚,渐入严冬,而金砖国家间红红火火的合作却给人们带来了一丝春意。可以预想,金砖国家将为世界带来更多惊喜。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