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南极探秘:南极的极昼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01日01:15  中国新闻网 微博

  

  中新社南极中山站2月1日电 题:南极的极昼

  中新社记者 阮煜琳

  “天上一日,地上一年”、“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常常能听到这样的讲述。在地球最南端南纬90°的南极点上,一年中有半年是连续白天,有半年是连续黑夜,如果以一昼夜为一天的话,地球最南端南极点的“一天”就相当于其他大陆的一年。

  进入南纬66°33’的南极圈,就可以体会到什么是极昼了,这里没有一天24小时的昼夜更替。南极圈内,昼夜交替的时间随着纬度的升高而改变,纬度越高,极昼或极夜的时间就越长。因此,在南纬62°13’的中国南极长城站,由于处在南极圈外,没有极昼和极夜。

  而位于东南极拉斯曼丘陵地带的中国南极中山站,由于地处南纬69°22’,从2011年11月23日开始,开始出现一年一度的极昼,一天24小时太阳都处于地平线以上,只要天气晴朗,即使是子夜时分,仍能看到太阳。

  极昼与极夜的形成,是由于地球在沿椭圆形轨道绕太阳公转时,还绕着自身的倾斜地轴旋转而造成的。原来,地球在自转时,地轴与其垂线形成一个约23.5度的倾斜角,因而地球在公转时便出现有6个月时间两极之中总有一极朝着太阳,全是白天;另一个极背向太阳,全是黑夜。这种神奇的自然现象只有在地球的南、北极才会出现。

  极昼期间,也是南极一年中天气最好的季节。中山站处于南极普里兹湾的沿岸,从12月底开始,随着天气的升温,海冰渐渐开裂、变薄,其后是大片地碎裂,并露出蓝色的海水。而从内陆冰盖边缘极目远眺,则会看到一片汪洋,湛蓝的海面上漂浮着点点浮冰。

  体积巨大的冰山,从深入海面的冰架上崩塌,并随着西风向外漂移。这段时间,中山站前面的海冰和冰山每天都在改变着它的形态。早晨起来会忽然发现,此前那座巨大的冰山塌陷了,风景画中缺少了一块,还来不及感叹,甚至一日之间,不知不觉中又来了一座更巨大的冰山。

  没有了日夜的更替,也打乱了一些队员此前规律的作息生活。但极昼带来的好处就是考察队可以利用一天24小时的白天尽快开展科考和建设工作。为了让队员们能安心睡觉,中山站宿舍栋内的窗帘都比较厚实,不透光,可算是“拉上窗帘就是黑天”。

  “总是白天,没有睡眠的意识。”如果说极昼期间队员是不想睡,那么,在极夜期间队员们反而想睡也睡不着了。

  到2012年1月21日,持续了整整60天的极昼结束了。到1月24日,太阳在地平线以下的时间仅为25分钟,但随着日落时间越来越早,日照时间渐渐缩短。到1月31日,晚上22:19分日落,次日凌晨2:06分日出。

  极昼结束,每天黑夜的时间越来越长,直至最后全是黑夜,极夜也就开始了。南极中山站气象台的王多民告诉记者,据推算,今年5月27日,中国南极中山站将正式进入极夜。那时一天24小时都不会看到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连续52天,除了正午时分天空中会露出些微的曙光,一天会有20多个小时星星在黑暗的夜空中闪烁。

  中国第27次南极考察越冬队员李荣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极夜期间不能远离站区,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封闭的空间,使人容易产生一种孤独、无依无靠,寻求帮助而不得的心理上的孤僻感。缺乏阳光和新鲜蔬菜,一些队员会出现缺钙和缺乏维生素的症状,极夜期间队员将承受心理和生理的双重考验。

  “2011年7月19日,极夜结束的那一天,我们一起去山上迎接第一缕曙光,当时非常期盼能看到太阳。”李荣滨说,“经过极夜才知道太阳是多么珍贵,感觉太阳是那么亲切,就是那种看完后总想再多看一眼的感觉。”

  进入极夜,南极也进入了一年中天气最恶劣的季节,经常会有大风和暴风雪天气。“风雪来临时,仅需半天的时间,中山站的停机坪广场前就能堆起3米高的雪坝。即使是从宿舍栋走到相隔不足百米的综合栋,有时候也需‘翻山越岭’。”中国第27次南极考察越冬队员卢成说,“极夜期间,常常遇到11-12级的大风,我们试验过,11级大风时,在平地上,人体倾斜45度角还能向前走,12级大风时,人已经站立不稳了,风会刮得你向后退。”

  “冬天时,每次检查完位于小山顶上的卫星网络系统接收器,如果遇到10级以上的大风,就无法从山上走下去了,只能爬下去。”中山站网络工程师王林涛说。(完)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