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全面启动重点工作 提升城市科技优势

  抓开局,谋布局,早作为。春节大假后第一个工作日,市科技局就召开了全体干部职工大会,要求主动融入“五大兴市战略”,深化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一号工程”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意见》,进一步塑造城市竞争科技优势,强化产业倍增的动力支撑,加快科技创新能力圈层融合发展,全面启动“一八三三”重点工作,加快建设国内一流、中西部领先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完善区域创新体系

  三文件直指科技成果转化

  记者昨日获悉,为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市科技局同步出台《成都市产学研联合实验室资助实施细则(暂行)》、《成都市资助国家级科技研发中心建设实施细则(暂行)》、《企业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配套资助实施细则(暂行)》等三套文件,并于今年起正式施行。

  谋好开局,找准着力。“主动融入‘五大兴市战略’,强化科技对产业倍增的动力支撑、科技创新能力对圈层融合发展的推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速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首当其冲的推进命题。”市科技局局长刘筱柳分析,此次出台的三套文件,都把关注的重心指向科技创新的支撑载体:企业与科研院所,抓纲引目,做好科技与产业、创新与发展的这盘棋。

  据了解,对于今年1月1日后获批(授牌)的国家级科技研发中心,我市将给予一次性100万元的资金资助,国家级科技研发中心包括科技部批准建设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国家发改委批准建设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以及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

  此外,为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对于在蓉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共建的为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服务的实验室,市科技局将对符合资助条件的联合实验室授牌并给予建设企业一次性20万元的运行经费资助。

  主动融入“五大兴市战略”

  启动“一八三三”重点工作

  主动融入“五大兴市战略”,强化产业倍增的动力支撑,加快科技创新能力圈层融合发展,今年,市科技局将全面启动“一八三三”重点工作,加强成都天府新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实施八大科技产业化工程,深化三大创新载体建设,深化完善三大创新服务体系。

  其中,在“八大科技产业化工程”建设中,市科技局将组织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业和节能环保等工业类科技产业化工程,在重点领域集成攻关突破30项关键核心技术,支持领先技术基础研究,形成1000项以上自主知识产权,重点培育20个新兴产品。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与产业融合、助推经济发展最核心的命题。在“三大创新载体”建设中,将深化以产业研究院为核心的研发转化载体建设、以成都技术转移集团为核心的成果转化网络平台建设,以及以成都科技创新平台为主体的科技基础条件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广度与深度,形成“成都创造”高端生产力的市场领先产品。

  此外,在深化完善“三大创新服务体系”中,市科技局将重点完善科技投融资体系、企业创新能力培育体系、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强化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服务,立体构建科技服务“生态”,整体提升成都创新创业环境。据悉,今年,市科技局将力争成功申报100项国家创新基金项目,力争获得150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立项,做强支撑成都创新的环境载体与服务体系,提升科技对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本报记者 缪琴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