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穿街走巷寻古迹 网友微博晒东莞

  

穿街走巷寻古迹
小记者们在东莞寻访各处历史景观。(受访者供图)
穿街走巷寻古迹
小记者们寻访历史景观。(受访者供图)

  网友“@行走东莞”寻访数十处历史文化景观,欲整理出一个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东莞历史文化读本

  “我手里很多关于东莞的各类资料,我把它们归类整理,正式取名‘美丽东莞我的家——某某篇’,系统、简单、快捷的传播东莞”,当网友“@行走东莞”上月初在自己的微博上发出这样的“宣言”后,这个“美丽东莞我的家”系列微博的主要内容是东莞一些历史文化景观背后的不为许多人所知的故事,受到了不少网友的关注。昨日,“@行走东莞”在春节后首次更新了这个系列,内容是关于莞城的“谭屋慰安所”。

  记者也是在昨日才找到了“@行走东莞”博主曹梦阳,他表示将继续不断更新这个系列,争取每天一次,将更多东莞历史文化景观呈现在新老莞人面前。

  本版文/记者钟达文、周睿鸣、陈臣

  求围观

  网络的力量,多在于“围观”。“围观”不再是冷漠的代名词,而是热烈的关注,因为网络,围观的人们也可以发声。本栏目用新闻的笔触,歌颂这个围观的年代。

  难忘经历

  头顶烈日走街串巷终有收获

  在到目前一年多的寻访经历中,有不少颇为艰难。

  去年暑假期间,曹梦阳曾带领大约20个小记者,寻找“中共东莞地方执行委员会机关旧址”。“在盛夏炎热的太阳底下,我们在市桥路一带的小街小巷里面来回转,像走迷宫一样走了将近两小时,硬是没有找到这处地方”。

  曹梦阳回忆说,“最后,我们终于在一个幼儿园的后园里确定了‘半边井(现莞城仁和里4巷)少将第琴芬园’这个地址所在地。”

  而昨日更新的微博里的“谭屋慰安所”,在采访中也多次为曹梦阳所津津乐道。这个“日军慰安所”位于莞城北正路横巷,“在找这个地方的时候,我们问了许许多多就住在当地那条巷子里的人,居然没有一个知道深巷里藏着这么一个地方,甚至连‘谭屋慰安所’旧址邻居家的老人都懵然不知。”

  曹梦阳告诉记者,这个旧址现在仍然由谭家后人居住,其外墙已经部分剥落,欧式的窗花也已经多有破败之处,“我很担心,这样珍贵的历史见证建筑,再过一两代人,就可能完全消失。”

  对话博主

  东莞不应再“躺在历史文化的金山上,却被扣上文化‘穷帽子’”

  记者:作为一位新莞人,怎么会产生寻访老东莞历史文化景观的想法的呢?

  曹梦阳:虽然我祖籍河南,但我从来没有把自己当过“新莞人”,我感觉自己已经融入了东莞这个城市。我觉得,既然选择了这个地方工作、生活,我就会像对待自己家乡一样对待东莞。如果你的家乡有这么多历史“宝贝”,你当然会希望把这些“宝贝”秀出来给大家看。

  记者:寻访了这么多历史景观,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

  曹梦阳:之前有很多人说东莞是“文化沙漠”,我寻访下来,觉得真不能责怪这些对东莞有误解的人,因为东莞自己对自己身后的历史文化发掘确实不够啊。有些珍贵的古迹或者历史内涵浓厚的古建筑,东莞却没有好好保护,更不用说利用起来了。我想,东莞未来不应该再躺在历史文化的金山上,却不停地被人家扣上文化的“穷帽子”了,这要有多冤啊?

  记者:你对东莞的历史文化建设有什么样的期望呢?

  曹梦阳:我希望东莞能对现有的历史文化景观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然后地毯式的搜寻和梳理,然后该修复的修复,该保护的保护,至少能给我们的后人留一点历史的印记。

  意外

  网友:惊讶不识身边历史景观

  “位于莞城北正路横巷内,高大的青砖楼房,欧式的雕塑,拱形的楼门,窄窄的窗户,带有欧式风格的铁丝防护网,亦有莞风风格的花墙,整个谭屋如同一座城堡。谭家人告诉小记者们,当年日军侵占莞城时,把谭家人赶出来,把此改为随军慰安所,在这里开酒会、跳舞……”这就是“@行走东莞”昨日更新的“美丽东莞我的家”系列微博。

  网友“@JZRYC”对此表示惊讶:“真有此地?”而网友“@许蒙蒙”也显得很意外:“就在身边,竟然没见过……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对网友们的惊讶,“@行走东莞”似乎并不意外,他在跟帖中说:“闹市中的孤独,历史总是在不经意间被遗忘。这座老屋见证了百年的历史,特别是侵华日军给东莞带来的那段苦难历史。”

  截至昨日,“美丽东莞我的家”系列微博一共更新了8条,内容还涉及东莞龙舟赛、西城楼、籍贯东莞的宋代周程理学家李用的故事等。

  走访

  博主:已寻访约50处历史景观

  记者昨日在莞城老城区找到了“@行走东莞”的博主曹梦阳。曹梦阳的真实身份是全国小记者培训中心东莞活动基地的老师,经常带一些小学生记者到东莞各个历史文化景观走访,也因此找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景观。

  “我通过查找党史、东莞县志等材料,确定了一大批有明确文字记载的历史景观,然后一个一个地带领小记者们去寻找。”曹梦阳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曹梦阳和他的学生们已寻访了其中的大约50处,“以后将一一放到‘美丽东莞我的家’的系列微博里,每天一个。我们的目的,是希望让新、老莞人都能够看看东莞其实有很多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的地方。”

  曹梦阳还有一个远景的目标,“我希望对这所有的历史景观都进行梳理,无论是即将消失的,还是已经消失的,都重新去走一走,搜集尽可能多的文字、图片,以及视频资料,然后整理出一个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东莞历史文化读本。”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