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鸡精的成分

  ——让买食品的钱花到最值

  52

  同时,过多的谷氨酸也会造成氨基酸平衡的紊乱,并影响生长发育,特别是婴幼儿对此比较敏感。因此,2岁以下婴幼儿不应食用任何含有味精的食品。

  不过,对味精的敏感性因人而异,有些人耐受能力很强,有些人则非常敏感。总体而言,每天少量摄入味精是安全的,但数量应当控制。味精最为鲜美的浓度是0.5%,一份200克的菜肴里,放1克味精可达到最鲜。但按这样的浓度,一日中味精的摄入必然会过多。建议把味精的量限制在0.05%的程度,用勺子的把来加味精,使食材略微加一点鲜味即可。这样,按400克的菜肴总量计算,每天吃味精的量不会超过0.2克,不至于影响健康。

  很多人对味精有成见,却对鸡精情有独钟,认为鸡精是以鸡肉为主要原料做成的,不仅有营养,而且安全。其实,鸡精也好,鸡汁也好,牛肉精或蘑菇精也好,都是具有鲜香风味的复合调味剂,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天然”。

  鸡精和味精相比,的确有很多优点:放得多一点也没有不舒服的味道;口味协调性好,滋味鲜美、醇厚,比较自然。目前,鸡精、牛肉精等复合调味品广泛用于方便食品、快餐、酒店、餐饮的食品调味中,也是最受消费者欢迎的家庭风味调味料。

  鸡精和味精既有共性,也有区别。可以说,鸡精中必然有味精,但鸡精比味精复杂很多。

  味精是一种很纯的鲜味剂,可以纯到99%以上;而鸡精则是多种呈味物质配合而成的混合物,它既有味精的鲜味,又有其他呈味物质的鲜味。鸡精是随着呈味核苷酸、水解动植物蛋白、酵母抽提物等新产品出现后才产生的。

  原来,味精和呈味核苷酸(肌苷酸钠和鸟苷酸钠)具有一种鲜味“相乘”效应,两者配合之后,具有强烈的增鲜作用,其鲜度比同样浓度的味精高得多,是味精的换代产品。也就是说,鸡精的味道之所以鲜,仍然离不开味精的作用。只不过,有了肌苷酸钠、鸟苷酸钠的帮助,可以用较少的味精达到较高的鲜味水平。

  本来用核苷酸增效之后,可以让味精的鲜味上升二三十倍,但生产者在其中又加了盐、淀粉和糊精来稀释,结果鲜味的浓度又下降了。所以加鸡精的数量通常不应低于味精。

  鸡精的优势,主要是复合风味。除了味精和核苷酸,还会配合琥珀酸钠等有机酸盐,配合糖和香辛料,有些产品还配上“水解蛋白”或“酵母提取物”,可带来多种氨基酸的鲜味,再加上鸡味香精等,混合在一起,就能让味道显得更加自然和丰富。

  虽然大部分鸡精的包装上都画着老母鸡,但它并不像想象的那样主要由鸡肉制成。鸡精的主要成分通常是食盐、麦芽糊精和味精,其中味精的数量通常会超过真正来自天然食品的成分,如鸡肉粉或鸡骨粉、鸡蛋提取物、其他肉类提取物等。优质产品和廉价产品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正是这些天然提取物的含量比例。廉价品通常含有更大比例的盐和味精,而高品质的鸡精会有更多来自鸡的成分。

  其实只要稍微动动脑子就知道,三四元一袋的鸡精,有可能用纯的鸡肉提取物来制作吗?成本也差得太远了。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