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流浪少年未教所里的别样春节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01日08:06  法制日报 微博

  本报记者余东明王家梁 本报通讯员杨林

  “在这之前,我过得最好的一次春节是在一个网吧里,老板回家过年,我就在那里窝了一宿,那算是我在外面最安定的一个除夕夜晚。”大年初五,《法制日报》记者在山东省未成年劳教人员管理所,见到了正在拌馅包饺子的未成年劳教人员小勇(化名)。

  17岁的小勇是临沂人,圆脸,1.6米的个头,虽未成年却显现出极不相称的老练,“从记事起,父母几乎天天打架。母亲离家出走后,父亲借酒浇愁,喝醉了,就拿我出气,我身上的伤疤都是父亲给我留下的。”

  为了寻找妈妈以及对暴力的恐惧,年仅8岁的小勇最终选择了离家出走。“白天在街上乞讨,晚上就睡在废旧的房子或桥洞里,吃了上顿没下顿,生病也不用买药看医生。随着饭量增大,为了填饱肚子,我开始学坏,偷啊抢啊都学会了。”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从15岁到17岁,小勇因盗窃多次被抓,派出所两次决定拘留,都因其年龄小没有执行。“来到这里,我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安定,只觉得心里也暖和,通过学习,我也懂得了什么是善恶美丑,悔恨当初的所作所为。”

  吃过早饭,升过国旗,副所长赵严军做裁判,组织未教学员们参加拔河比赛。张永贵告诉记者,“节日期间,未教所为孩子们安排了丰富多彩的节目,棋牌大赛、少年乐园游艺、拔河比赛、联欢、看电视……”因为脚上有旧伤,小勇并未参加比赛,但当他所在的班组最后获胜时,小勇还是露出了“王宝强式”的酒窝。

  下午的“亲情电话”,是绝大多数未教学员最盼望的时刻,然而却是小勇和一些“三无”学员(无人接见、无经济来源、无亲可投)最艰难的时段。“我们为‘三无’学员们准备了食品和礼物,此外还有值班干警与他们谈心交流,以此冲淡亲情缺失的消极情绪。”

  多半天的交流,让小勇对记者有了更多的信任,看到记者要走,小勇连忙扯了扯记者的衣袖,腼腆地说:“我17岁了,记忆里除了妈妈,这里的队长是对我最好的。在外流浪的日子里,我一直在寻找我的家,在这里,我真感觉自己找到了家,可是,我也明白,这里再好,我也不可能一辈子住在这。您能写写我的事,让我早点找到妈妈吗?”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