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长假疯狂上网得"鼠标手" 上班族称工作没状态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01日08:13  燕赵都市报

  燕赵都市网记者陈红 李珂

  与年前期待新年的激动相比,石家庄许多上班族过完年后最大的感觉是“累”,不少人患上了“节日病”。1月31日,已经是春节长假后上班第二天了,许多白领直言,仍没有找到工作状态。

  假期病例1:疯狂上网得了“鼠标手”

  李先生是一家私营公司的部门经理,平时工作繁忙。“本来还定了个计划,想过个有意思的年。”可农历大年初一,李先生就把计划打乱了。“早晨一睁眼就开始上网,一上就是一天。”李先生说,他没什么特别的爱好,就是喜欢上网“偷菜”、玩玩斗地主。原本作息时间十分规律的他突然放松下来,一头扎进了网络世界。

  大年初一上午10点起床,李先生打开电脑后一直玩到了中午,妻子把饭做好端到了他面前。上网游戏的乐趣一直延续到了晚上,烟灰缸里堆了满满的烟头,茶杯里剩的一口水被他嘬了好几回。

  这样的“放纵生活”持续到农历大年初三,李先生突然发觉右手腕有些不太舒服。“一放在鼠标上就有点疼,活动着有点不灵活。”李先生意识到手腕的不适肯定与上网有关,但他并没有太在意,依旧沉浸在网络世界里直到大年初五。“我在石家庄没有什么亲戚朋友,过年也不用串门。往年还不怎么迷上网,就是去年才喜欢上玩游戏。”

  赶在假期的最后一天,李先生打算带妻子和孩子出去兜兜风,可一握方向盘,手腕强烈的不适感便来了。“手腕稍一使劲就疼,还有一块明显的凹痕。”

  大年初七该上班了,早晨起床时,李先生下意识地用手撑了下床,一下子就把他给疼醒了。“脑袋昏昏沉沉,手腕又疼,这几天全让我荒废了。”李先生沮丧地说。

  ●诊断书:休息也要高质量

  李先生到所在小区的卫生服务站一检查才知道,原来自己得了传说中的“鼠标手”。医生告诉他,“鼠标手”在医学上被称为“重复性压力伤害”,是由于长时间操作电脑键盘和鼠标,手腕处于不能自然伸展的状态,导致了手部酸痛、麻木等不适感觉。卫生服务站的陈医生说,近些年“鼠标手”患者日益增多,且多为上班族。“尤其是长时间使用电脑工作的白领们或是沉溺于网络的人们。”李先生虽然并非“电脑族”,但却在短时间内造成了手部强压,导致了神经和血管受损伤,从而患上轻微“鼠标手”症状也是有可能的。”节日期间不论精神还是身体,都处于放松状态,但并不代表可以自我放纵。在电脑前也不要待得时间过长,每过一个小时就活动一下手腕。休息也要高质量,可以做做运动,再看看电视,也总比一直待在电脑前要好得多。”

  假期病例2:假期“拖延症”让上班族更焦虑

  小韩是保定人,来石家庄工作已经半年。“一放假,坏毛病全出来了。”小韩说,她的假期并非完全无事可做,而是带着工作任务休息的。“写一份活动策划,其实这比平时的工作量少多了。”

  然而,本可以在半天之内就完工的策划,小韩硬是拖到了最后一晚才通宵熬夜完成。不是同学聚会,就是家庭聚餐,小韩轻松欢乐的假期一天天过去了,而工作也被小韩推到了“明天再做吧”。等到还剩下一天时,小韩还躺在床上安慰自己,明早8点起床就能完成。“然而又一觉睡到中午,这回做梦都在着急呢。”小韩打趣道,她觉得在最后一刻才有极好的工作状态,而那一刻的紧迫感总能激发她的灵感。其实小韩很沮丧,觉得自己成了假期“拖延症”患者。“一拖再拖,总觉得还有时间,但是每次都拖到最后一刻才慌慌张张完成。”小韩始终觉得这不是个好习惯,本该好好享受的轻松假日,却以黑眼圈和黑咖啡匆匆收尾。不仅如此,上班的头两天,小韩完全没有工作状态。

  小韩说,她身边的许多朋友或多或少都患有“拖延症”,本可以在之前就完成的工作总要拖到最后期限前慌张结束。而在过年的这几天里,这种“集体拖沓”的情况尤为突出。“平时都太忙了,精神和身体都很紧张。一下子放松了,只顾着眼下能玩就行,别的什么都不考虑了。”

  ●诊断书:每天早晨做一次微笑心理暗示

  省人民医院心理科的倪爱华主任说,“拖延症”并非年轻人特有的病种,而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疾病。倪主任称,由于近些年来,生活质量普遍提高,而生存压力逐渐增大的社会现状,导致了不少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即轻度抑郁焦虑。

  “春节假期使得许多上班族突然放松,把所有的顾虑都暂时抛到脑后。”而小韩正是由于“拖延”心理作怪,有意识地回避了“还有工作”的心理压力,形成了一种自我保护的心理状态。虽然这种心理状态目前非常普遍,但如果真的影响到了身体健康或者工作生活,那么在自我调节不良的两周后,最好到医院就诊以便恢复。

  倪主任说,类似于“微笑”等良好心理暗示都有助于有效地自我调整。“即便不是发自内心的笑容,也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倪主任建议,不妨每天早晨做一次心理暗示,例如“我要微笑面对这一天”、“今天要在工作之余锻炼身体”等,这些积极调整会传递到神经系统,并调动身体内的“快乐因子”。

  倪主任称,假期不可避免地要进行娱乐活动,那么头几天的生活可以随意一些,甚至疯狂一点也没有关系。但在假期结束的前一天,要刻意选择清淡食物,并且适当做一些上班“心理准备”。“过年吃的都比较油腻,首先从饮食上恢复正常。”这样一来,使得无规律的假期生活与工作生活之间有了良好过度,就能有效避免刚上班时“无状态”、“无心情”等的消极结果。

  假期病例3:过年像“打仗”,身心疲惫到岗就感冒

  省会一家公司的小陈,老家在保定,农历腊月二十八他才回家,到家后并没有如原来打算的那么轻松,而是一回家就投入到了堂弟的婚礼准备中,家里摆席、招待客人、录像、照相……跑前跑后地忙活着。腊月二十九婚礼结束后,已经是下午三点多了。小陈回家又开始包饺子、贴春联、打扫卫生,准备过年。大年初一稍微松了一口气,初二晚上一个远房奶奶去世了,于是一家人又投入到白事中去。等忙活完了这些,已经是大年初五了,在有限的时间里,小陈好像忙任务似的串亲戚、看朋友,“就这,朋友没有聚完就该上班了。”

  小陈拖着疲惫的身体坐到办公室后,不禁恍惚起来:“觉得自己根本就没有回过家一样,一眨眼就又坐到办公室里了。”更郁闷的是,小陈刚回来就患上了感冒,头晕、鼻塞、浑身酸疼,身体状况不佳的他更是不能迅速转入工作状态。“我的感受就是,过年太累了!”

  ●诊断书:

  劳累和天气寒冷,短时间不适应易感冒

  “每年过年期间就人多得不行。”省二院呼吸科主任袁雅冬介绍说,春节期间,呼吸道感染的病人非常多,主要原因是劳累和天气寒冷。节假日期间,回老家的人们都在路上奔波,到家之后也一直在走亲串友,加上节日前已经非常劳累,容易导致呼吸道感染。

  今年节日期间天气寒冷,也使得呼吸道感染的病症增加。一些外地人回到老家之后,由于环境温差大,短时间不适应,容易感冒。由于天气原因,一些老患者容易复发,也增加了医院的接诊量。假日期间病人的病情比平时要重。

  袁雅冬医生提醒市民,避免呼吸道感染等病症的发生,大家应避免过度劳累,注意保暖,交际过程中避免烟雾的熏扰,避免过多吸入鞭炮火药等。

  假期病例4:聚会赶酒场,身体“亮红灯”

  小乔老家在邢台威县,每年过年回家最让小乔发怵的就是一个接一个的“酒场”。

  算上大伯、二伯和叔叔家,小乔共有五六位兄弟,平时大家都在外地各忙个的,没时间团聚,到了过年的时候,怎么也得好好热闹一下。“一团聚就要喝酒,今天在大哥家喝酒,明天去二哥家喝,转着圈少了谁家也不行。”出于礼节,兄弟几个每家都要摆上一桌,喝一顿,这才算是“圆满”了。“天天喝,喝得头也胀、胃也疼,就盼望着这个年赶快能够过去吧。”

  而一同盼望着这种酒局消失的还有家里的女人们。一到喝酒时,女人们便在厨房里忙来忙去,准备下酒菜。“我看着那些嫂子们一个春节也出不去,就不停地准备吃的喝的,真是挺不容易的。”

  喝了一个春节的酒,回到工作岗位上的小乔仍然身体不适,每天不敢吃油腻的东西,只能依靠小米粥度日。

  ●诊断书:吃饭数量质量都要有节制

  省二院消化科副主任医师刘丽介绍,过年期间由于大量酗酒到医院就诊的病人一直都有,有两名患者因为大量饮酒还引起了大出血。

  刘丽介绍,过年期间由于不科学的饮食习惯,暴饮暴食,油腻的食物增加,医院接到急性胃肠炎、急性胰腺炎、胆囊炎、胆结石、酒精肝的患者明显增多。

  如何避免这些节日病?刘丽介绍,其实方法很简单,但是需要每个人付诸行动。首先,吃饭要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做到节制,尽量以清淡为主,吃八成饱即可。喝酒一定要适可而止,聚在一起活跃气氛即可,不要喝多了,大量酗酒则是百害无一利。

  -专家提醒

  元宵节将至,市民生活需有序

  省二院专家提醒,春节过后,元宵节即将来临,近期天气仍然干燥寒冷,外出应注意保暖,及时补水。驾车出行、燃放鞭炮应特别注意安全;走亲访友喝酒要节制;老年人节日娱乐、饮食一定要有度。

  有基础病的人们要注意在假期里规律性用药,并按时做身体检查。“不少老人本来就有基础病,稍不注意,就容易消化道出血或者患上冠心病。”

  也要注意出行时期的健康与安全,不论是回乡探亲或是外出旅游,也要注意气候变化,防寒保暖。

  除了在生活方面规律,也要从心理上调节到最佳状态。如果休闲与工作之间无法平衡,出现了焦虑、烦躁等状况,甚至开始突然厌食或者贪食,那么可以适当选择调整工作次序、转移爱好与注意力、外出运动等方式调节。“也可以找朋友聊天、听听喜欢的歌,如果实在感觉不好,就应尽快就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