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贫困地区”通过审查后应建跟踪督查制度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01日08:24  法制日报 微博

  □记者来信

  编辑部:

  近日,一则有关“热烈祝贺新邵县成功纳入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成为新时期国家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中共新邵县委、新邵人民政府宣”的微博图片在网上引发疯狂转载。虽然随后新邵有关部门对外表示这不是政府行为而只是企业的行为,目前广告牌已撤了下来,但“热烈庆祝成为特困地区”等核心字样,还是深深刺痛了公众的神经,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不以富为喜,反以贫为荣,这确实有悖当今社会普遍追求富裕的主流价值观。但在目前的社会背景下,湖南新邵出现的这种“热烈祝贺成为特困地区”的举动,其实此前在诸多地方早就不同程度地存在,只不过没有如此明显且通过大幅广告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已。因为按照现有的扶贫政策,一旦被纳入国家发展层面或特困地区,不仅可以就此享受各类优惠的政策,而且可以在资金、技术和人才等各方面享受诸多的国家扶持和倾斜。对于那些长期饱受资金、技术、人才等硬件因素制约的基层政府而言,这无疑是一个最为直接、现实的利好消息。

  但据记者了解,近年来,全国各地不断出现一些地方千方百计争取成为国家贫困地区,或长期不愿意摘掉贫困帽子等诸多表面上看起来不可思议的事情。尤其是此前不久的2011年全国百强县名单一经发布,就迅速引起一片哗然,因为有细心的网友发现,位居全国百强县第12位、西部百强县第1位的内蒙古准格尔旗,竟然还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名单中。由此来看,出现新邵这种“热烈祝贺成为特困地区”的行为,其实并不是一种偶然,而是一种现实的必然。对此,记者认为,只有认真正视这背后的真问题,而不是停留于简单追究到底是谁打出了祝贺字样的篇幅,类似的问题才能逐渐得以减少乃至根本避免。

  记者认为,近些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对于贫困、落后地区的扶持,确实采取了诸多措施,出台了很多制度政策,也确实扶持、推动了不少原本落后、贫困的地区。但是,目前对于贫困、落后地区的扶持帮助方式,依然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瞄准精度相对欠缺,扶贫模式范围过宽、资格公示监督不够到位、奖惩机制相对乏力等现实弊端。尤其是在目前这种以县、地区为单位的扶贫政策中,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获得成为国家级贫困地区的资格,往往是不惜重金投入,甚至不择手段,继而出现一些相对富裕的地区长期戴着贫困地区的帽子,而真正的贫困地区长期不能得到国家扶持和帮助的现实情况。记者在邵阳出生长大,就记者长期的生活观察而言,在邵阳市的九县三区中,新邵县的经济实力其实应该是排在前几名的,比新邵更为落后、贫困的,其实大有“县”在。

  扶贫政策是一项典型的特殊惠民政策。设置这项制度政策的本意,就是要让国家的力量和温暖真正覆盖到那些确实需要帮助、扶持的地区和群体。

  为此,记者建议,要想最大限度地释放国家扶贫政策和制度的善意,确实很有必要对现有的扶贫政策、制度、措施做必要的升级与查漏补缺。一方面,有关部门要严把资格审查关,防止出现那种个别地方政府通过虚造数据、投机取巧、钻营送礼等方式来骗取贫困地区扶持资格的情形;另一方面,对于那些通过资格审查的扶持对象,要进行必要的公示,尽可能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在通过一定时期的公示考察后,则要通过建立必要的跟踪督查制度,进行定期的回访调查;并根据县域人均收入等一些关键的数据指标,建立完善动态的调整机制,打破贫困地区资格的终身制。同时,对于那些通过各方努力成功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功摘掉贫困地区帽子的地区,要进行必要的奖励,努力在社会营造一种以脱贫致富为荣的社会风气。

  本报记者 阮占江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