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特色产业引领西藏农牧民致富奔小康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01日08:33  国际在线 微博

  国际在线报道(驻西藏记者罗布次仁):近年来,随着西藏农牧区基础设施条件的逐步改善和农牧民经商意识的不断加强,各种农牧民经济合作体如雨后春笋般在雪域高原兴盛起来。从原先的自给自足到步入市场创办特色产业,成为农牧民群众茶余饭后热议的话题。2011年西藏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00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6%,连续9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请听本台的详细报道:

  在西藏拉萨市曲水县有一个以种植土豆而闻名的藏家小村达嘎乡色达村。村支书格龙介绍说,全村4200多亩的农田中土豆种植面积达到了近3000亩,占据了整个农田面积的60%以上。

  格龙:“一亩的收益平均达到3000多块钱,粮食收益再好一亩地最高也达不到800多块钱。由于收益可观所以农民对种植土豆的热情很高涨,现在土豆成了我们村乃至我们乡的最大经济作物。”

  由于市场需求量的不断增大和土豆产量规模化的成形,如今曲水土豆占据拉萨市场的份额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曲水土豆打喷涕,拉萨市场震一震”,是人们对拉萨土豆市场最为直观的感受,也是对曲水土豆产业最好的诠释。作为村支书的格龙讲述最多的是当今的发展变化,格龙感慨地说,土豆不但改善了全村群众的生活条件,也开拓了群众步入市场经商的意识。

  格龙:“以前我们连借1000块钱都不敢,就害怕还不上,现在借个3、4万块还钱嫌少,这对农民置办产业,扩大种植土豆面积和经营一些别的项目,增收家庭收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国家扶持力度的加大,西藏农牧区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显著提升。截止到2011年,国家和自治区累计投入资金180多亿元,完成30多万户农牧民安居工程,惠及了170多万农牧民,西藏乡村公路通达率分别达到了99%和86.4%,行政建制村通电率达到了69%。特别是国家各种涉农、涉牧补贴政策的落实以及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不断发展壮大,多渠道增收已经成为西藏农牧民致富的法宝。西藏自治区政府主席白玛赤林介绍:“2011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00元,连续9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低于1700元的贫困人口减少到9.4万人。”

  在西藏自治区政府的大力培育和扶持下,西藏特色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截至目前,西藏共扶持和培育了13家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和60多家地(市)级龙头企业。自治区级龙头企业年产值达17.4亿元,辐射农牧户3万余户。为促进农牧民收入继续快速增长,今年西藏自治区将通过提高生产经营性收入,大力拓展非农增收渠道,加大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农牧民增收。西藏自治区发改委副主任马青林表示:“今年专项安排64个,计划投资170亿元,主要包括农村民生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农牧业特色产业生产基地等农牧业基础设施。这些重点项目的建设和投入使用,将明显改善农牧区基础设施条件、方便农牧民生产生活,提高农牧民(收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