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市民参与评医院等级是个好兆头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01日08:54  法制日报 微博

  堂吉伟德

  记者近日从北京市卫生局获悉,本市医院等级评审方案已正式出台。医院等级评审委员会将由四部分人员组成,包括专业专家、医疗保险机构专家、社会评估方面专家和群众代表。其中,群众代表由市卫生局审定、选聘(1月31日《北京青年报》)。

  医院分级管理的实质是按照现代医院管理的原理,遵照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科学规律与特点所实行的医院标准化管理和目标管理。这跟酒店分级评星,或者餐饮服务量化分级管理在原理上有共同之处。加上分级跟服务、收费紧密相联,关系到患者的切身利益,因此分级管理科学、准确及真实与否,既关系到制度本身的公平性,也关系到社会的福祉。

  《医院分级管理办法》对医院分级评审进行了程序性规定,医院评审一般要经过自查申报、资格评审、考核检查、作出评审结论、审批五个阶段。通行的做法是,整个评审由同级卫生行政部门聘请有经验的评审委员会具体组织实施。评审委员会一般由医学教育、临床、医技、护理和财务等有关方面专家若干人组成。虽然来源的学科和分布较为广泛,但大多都是源于内部的细化分工,是一种内部性的专业审查,不具有开放性。

  如此情况,就导致了评审与服务的脱节,享受医疗服务的患者或公众没有发言权,难免使评审面窄,公平性受到怀疑。现在的问题在于,时下的医院等级评审,其实是“自己人评自己人”,利益攸关方与评审主体没有对接,外部的声音无以得到表达,使评审本身失去了有效的外部监督。虽然在制度规定上,没有将外部参与作为硬性要求,但北京市在医院等级评定上,吸纳社会力量的参与,听取群众代表的意见,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进步。

  虽然这种进步极为有限,甚至也许只是形式上的,但在性质上,与之前的运作却有着根本的区别。一则,这可以看作是从专业性向专业与大众过渡的一种标志。所谓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真正的好医院必须具有良好的社会信誉度。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一旦成为评定要件之后,评定的结果才会更加科学;二则,社会力量的参与,从某种意义讲是其地位得到了尊重,这有助于提升群众在医院建设上的发言权。更重要的是,这可以看作是“开门纳谏”、“民主评审”的制度性尝试,并为实现这一目的开了一个好头。

  有人担心,群众参评跟某些“价格听证”一样,有陷入形式化之虞。虽然这种情况难以避免,甚至在当前的状况下,这种“改良性”的开放,还不具备强力的外部监督功能,社会发声也还不具有实质性的影响力。但制度本身的不足,却无法掩盖其要表达的本义。从无权参与到主动吸纳,关乎的不仅是效果如何的问题,而是应探讨在开了这一扇窗之后,如何去打开更大的门,从而使医院等级评审更加开放和透明,以最大程度满足民意诉求,提高评审结果的公正性。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