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入贫”的喜是扶贫的忧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01日08:54  法制日报 微博

  ? 很多地方之所以已经发展了却仍不愿意脱掉贫困县的“帽子”,还有一些地方,在已经戴了很多“帽子”后还想再戴上“新帽子”,都源于他们尝到了扶贫政策带来的“好处”。而这里面最实际的一项好处就是国家财政拨款。

  赵华军

  发展才是硬道理。在大多数人眼里,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多年了,没人再认为“贫穷光荣、富裕可耻”了。可是据人民网1月31日报道,湖南省新邵县政府官方网站的“扶贫动态”栏目下,有一篇题为《新邵成功纳入国家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新闻,文中称,“特大喜讯……新邵成功纳入国家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未来十年将享受国家在财政、税收等多方面的政策支持”。

  新邵县之所以如此高兴,是因为被纳入贫困县之后每年能得到国家5.6亿元的扶贫资金。据报道,在这之前新邵县已享有比照国家西部开发政策县、国家石漠化治理试点县、国家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扶县、革命老区县等10顶国家和省政策扶持的帽子,“十一五”期间累计争取上级转移支付10.67亿元,年均增长达到27.6%。

  看来,新邵县“历尽千辛万苦,想尽千方百计,通过两年艰苦卓绝的努力,终于成功纳入国家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县政府网站如此报道),的确是件“喜事”。争取成为贫困县,不仅能提升新邵县的知名度,而且可以获得大量国家补助,在项目争取、转移支付和基础建设等方面肯定还会得到上级的倾斜和支持。

  然而,看着新邵县的“喜”,笔者不由得对国家扶贫政策有了“忧”。实际上,近些年少数地方政府以“贫困县”为荣、争夺国家扶贫资源的现象早已引起了媒体和舆论的关注。人民网之前报道称,2001年国家取消了沿海发达地区的所有国家级贫困县,增加了中西部地区的贫困县数量,总数仍为592个;但时值2011年,国家贫困县的名单上仍有592个名字。

  那么,如此长时间的扶贫,难道这些县全都是扶不起来的“阿斗”吗?

  非也。很多地方之所以已经发展了却仍不愿意脱掉贫困县的“帽子”,还有一些地方,比如新闻报道中的新邵县,在已经戴了很多“帽子”后还想再戴上“新帽子”,都源于他们尝到了扶贫政策带来的“好处”。而这里面最实际的一项好处就是国家财政拨款。

  我国长期以来的扶贫政策,主要是中央通过财政转移手段,将经济收益从发达地区转移到欠发达地区,促进中西部和民族地区、贫困区域的发展。除了直接以资金形式表现出的财政转移支付外,中央还通过大型的直接投资项目援助内陆发展,还给予内陆地区更多的经济优惠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产业转移。

  不过,这里面也产生了一个问题:国家主动地拨付,这些贫困地区是否能够合理地承接、消化、吸收和再生产呢?如果只是年复一年的拨付,贫困县在享受一个单纯的拿来主义和不劳而获的过程后,会不会形成依赖症呢?

  甚至还可以想象,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所以会不会出现一些地方的主政者不是在谋求自身发展,而是费尽心思,主动争取给辖区戴上“贫困县”的帽子呢?

  如果真是这样,那我们的扶贫就真的可能会造成越扶越贫了。毕竟,扶贫犹如输血。国家给贫困地区适当的政策支持和适量的资金“输血”是完全必要的,但下一步关键要靠地方自身的努力。

  一味地等待国家给资金、给优惠是被动的,也是没有活力的。而且单纯的这种扶贫,还有可能只是让地方官员有着更多的资源支配权,使贫困地区的政府富起来,并不会真正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也不会实现民生方面切实的改善。

  众所周知,输血不如造血,一个健康的躯体必须靠自身良好的造血等循环功能,而一味地靠输血只能维持暂时的生命。我们的扶贫政策也是如此,在这种意义上,国家提出创新扶贫的体制机制,提出“开拓式扶贫”,由“输血式”转变为“造血式”,在资金、政策、机会和合作等方面帮助贫困地区,努力使他们增强发展的持续性和内生力。

  不过,从新邵县政府表现出的“喜”来看,很明显,一些贫困地区可能还是过多地想着去争取“输血”的机会,光是强调客观困难,而没有意识到自身在发展中的责任。

  笔者以为,这是一个真正关系贫困地区长远发展的问题:争着抢着戴“贫困县”的帽子,戴上了就喜出望外,表面上看是争取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发展思路的问题,是一个是否正确理解和对待扶贫政策的问题,是一个要不要科学发展、能不能坚持科学发展的问题。

  地方发展主要靠什么?持续推动发展的动力在哪里?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这些只能存在于区域发展的创新里,存在于敢试、敢闯、敢做、敢为的行动里,存在于党委政府带领、凝聚和推动下的广大群众热火朝天的干劲里。否则,如果只是等、靠、要,寄希望于“输血”,支撑发生的依据没有了,发展的方向偏离了,发展还有什么可能,发展还能长久可持续吗?

  缘木求鱼,我们只会离鱼越来越远,退而把网结好,便不再发愁抓不到鱼了。所以思路决定出路,出路决定未来,扶贫工作也是如此。窃以为,贫穷和落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思进取、自甘落后。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