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每个时代的法律都在改善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01日09:12  法制日报 微博

  □陈虎

  美国前司法部长罗伯特·肯尼迪针对吉迪恩案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一个身份卑微的、名叫克拉伦斯·厄尔·吉迪恩的罪犯,没有坐在他的监狱单间里,用一支铅笔在一张纸上写了一封给最高法院的信,美国庞大的法律机器本来会不受干扰地继续运转。但吉迪恩的确写了那封信,而美国法律史的整个进程都为之改变。虽然吉迪恩案已经过去了近半个世纪,但通过对该案的剖析和解读,依然能够带给我们许多重要的启示和思考。

  将纸上的平等落到实处

  在刑事案件中,正是律师决定着正义的质量,甚至有人认为,“如果你拥有了最好的律师,你就拥有了世界上最好的司法系统”。但是,如果我们承认权利的实现是需要成本的话,我们也应该承认,由于无力支付成本,穷人获得律师帮助的权利根本不需要加以限制,就往往会处于被“自动剥夺”的状态。一项“不得在天桥下露宿”的法律规则,即使表面上看来对所有人平等适用,但实际上却只会对穷人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但是,律师帮助的法律规定却从来都以“平等”的面目示人。即使是在1836年《重罪审判法》颁布之前,英国也只是限制在重罪案件中为被告提供律师帮助,但在轻罪案件中富人和穷人却都享有律师帮助的权利。也正是为了改变英国普通法规则中重罪案件不得享有律师帮助权利的规定,美国宪法第六修正案才会专门强调刑事被告获得律师帮助的权利,以保证有能力聘请律师的人不至于因为案件的性质而无法获得律师的帮助。但是,这些法律——都没有注意到穷人对于这种看似平等的立法实际上产生的不平等后果。

  穷人的权利早已被整体人类的名义在立法当中获得了普遍的承认,即使是该案代表佛罗里达州的杰卡布也承认,所有人都认为穷人有权获得律师的帮助,他所反对的只是联邦对州刑事诉讼程序规则所施加的粗暴干涉。因此,与其说吉迪恩挑战的是穷人不得享有律师帮助的信条,倒不如说是穷人无法享有律师帮助的现实。吉迪恩,就像《圣经》中记载的那个受上帝的天使召唤,领导以色列人征服米甸人的同名吉迪恩一样,为所有贫穷被告争取了已有权利的平等对待。也正因如此,我们似乎更应将吉迪恩案件看作是平等的胜利,而非自由的胜利。

  而“平等”,恰恰是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于上世纪60年代发动的正当程序的主要诉求。伯纳德·施瓦茨在《美国最高法院史》一书中谈到:“如果在沃伦法院的法哲学中有一个重要的主题反复出现的话,这就是法律面前的平等——种族、公民、富人和穷人、检察官和被告的平等”。正是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一系列以平等为诉求的判决使得美国社会中的平等运动取得了实质性的胜利。在很多光辉的判例案中,联邦最高法院相继确立了检察官和被告的平等地位,而在吉迪恩案件当中,最高法院更是进一步在富人被告和贫穷被告之间确立了平等地位。在1956年的格里芬诉伊利诺斯州一案中,首席大法官沃伦就宣称:“我们不能给富人一套规则,而给穷人另一套规则。”撰写该案司法意见的布莱克大法官更是明确表示:“当一个人根据其拥有的金钱的数量来决定其获得审判的形式时,是没有平等正义可言的。必须为贫穷的被告和那些具有足够的金钱购买副本的被告提供同样充分的申诉审查。”

  每个时代的法律都在改善

  正是因为吉迪恩案件所具有的重大意义,它的判决在美国社会引起了空前强烈的反响,有人称,这是沃伦法院作出的唯一受到欢迎的刑事判决,甚至有22个州都站在了与自己对立的刑事被告的立场递交了法庭之友意见书,之后的第二年,刘易斯撰写的这部著作就出版发行,一时间洛阳纸贵,先后销售80万册,并为作者赢得了第二个普利策新闻奖。根据本书改编的电影也因著名影星亨利·方达的主演而为该书的影响再添声势。

  然而,不论是沃伦法院发动的正当程序革命,还是德沃金提出的平等优先的法律理论,对我们而言,都不必然具有不可质疑的借鉴意义,那么,我们花费精力去关注一起半个世纪之前异域发生的刑事判例的意义何在?或者说,译者耗费时间翻译这个判例的所有细节究竟意义何在?

  正如吉迪恩的胜利更应该被看作是平等原则的胜利而非自由理念的胜利一样,当下的中国似乎应该从吉迪恩案件中汲取的经验正在于:我们不应突飞猛进地去寻求建立一个只有少数人才能享有的奢侈的权利体系,而应该致力于实现已有权利平等的分配,必须把平等,至少是缓解某种不平等作为我们今天司法改革追求的阶段性目标。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本书与我们自己身处的时代便发生了一种神秘的联系,“在转型期的当下中国”——比自由更重要的同样是平等!

  “自由至上,平等优先!”这或许是我们能从这一看似与我们无关的判例中得到的与我们最相关的理念。唯其如此,我们才能赢得属于我们自己的胜利。

  尽管文化水平不高,但《吉迪恩的号角——一个穷困潦倒的囚徒是如何改变美国法律的?》一书主人公吉迪恩仍然说出了一段发人深省的话:“每一个时代都会在法律方面有所进步,每一年也都会有对人类有益的新事物出现。也许,我的这个案子只是前进过程中极小的一步,在过去35年的时间里,我曾见证了法院在刑罚方面的长足进步。感谢你读完了这封长信。请相信,我现在对于生活的唯一期望,就是能够有机会去爱我的孩子,这是我从未有过的真实的感情。”1972年吉迪恩病逝后,美国民权组织出资捐赠了一块大理石墓碑,碑文引用了吉迪恩在《申诉书》中所写的一句话:“我相信,每一个时代都会发现法律的改善”。

  中华民族历经劫难,此刻正处于千百年来未有之大变局时期,我们有理由相信,她的儿女在这片土地上所做的每一份努力都能够为她的容颜带来更多更美的改变。祝福我们所处的时代!

  (本文为《吉迪恩的号角》序言)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