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春走基层:工作在西部工厂里的大学生们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01日11:19  国际在线 微博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张亚东):大学生,这个学历身份曾让无数中国人改变自身的命运,很多人通过受教育的方式走出了偏远落后的山区,在大城市里扎根过上富足的生活。但时至今日,大学教育在中国已经十分普及,数以千百万名的大学生在进入社会求职的时候却发现,现实并非想象中美好。

  陕西省宝鸡市是一个位于中国西北部的二线城市,宝鸡市附近的山区里坐落着一家主营钛材加工的大型国有工厂,刚刚毕业半年的吴天正是从这里考到了天津某大学,而现在他又选择了回到这里的工厂,做了一名工人。

  吴天说:“我在天津找了半年的工作,这期间面试了四五家公司,我觉得公司的待遇很难让我在那个城市里生存下去,所以最终我选择了回到自己的家乡。”

  吴天说出了大学生在毕业后不得不直接面对的现实问题:我能赚多少钱?这些钱能够让我生活下去吗?工资待遇已经成为大学生们毕业选择工作时面临的人生门槛。

  由于中国大学生的数量已经极其庞大,但市场又不能充分利用他们,多数大学毕业生的劳动逐渐变得十分廉价,这却无法满足城市里不断高涨的生活成本。其实不仅仅是天津,在中国的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蚁族”的大学生们聚居在狭小的住所,拼命的挤上公交和地铁去上班;“啃老族”的大学生们用家人提供的资金来垫付房租等费用,独自在城市里苦苦支撑;“月光族”的大学生们在信用卡还款和平衡收支里挣扎,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而“御宅族”的大学生们除了上班和回家似乎已经再没有别的社会活动。大学生的群体正在接受现实的残酷考验。回到家乡工厂工作的吴天对现实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吴天说:“在家乡的生活幸福指数应该高于那个地方,因为毕竟自己学历等各方面在那个城市生活压力会很大,自己还没有做好准备。在收入方面,这里肯定不能和天津相比,但我觉得在哪里过什么样的生活取决于自己的想法,我觉得我这样的生活我能接受。在外地毕竟是离家里比较远,一放假很不容易回一趟家,还待不了几天。我选择在家乡工作可以离自己的亲人比较近,如果家里面有什么事,我可以很快的去处理,也可以照顾家人。”

  当“生活”在现实的大城市里变为“生存”。那么,重新寻找生活幸福的定义就成为现在大学生毕业时必须做的最后一门功课。身处在大学毕业意味着失业的时代,吴天理智的做出了自己的选择。虽然是工人,但在一个已经上市的大型国有工厂里,工人的薪金待遇也足以让他在这个物价偏低的二线城市获得更好的生活体验。但由于此前一直在学校学习,基本没怎么干过体力活,这份工作还是给吴天这个大学生带来了不少的挑战:

  吴天说:“刚开始不习惯,会觉得有点不太适应,毕竟从来没进行过在工厂的体力活。后来这也就过去了半年的时间,慢慢的也适应了,毕竟刚刚工作要从基层干起,所以说刚开始会比较辛苦这一点是可以接受。他们所招到的大学生毕竟还是比较少,所以我在这里毕竟还是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

  相对于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省份,西部内陆省份确实发展比较落后,但这正给大学生们提供了大展拳脚的空间。无论是从工业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完善服务产业哪个方面来说,西部都拥有广袤的土地以及能源供其发展。尤其是在地广人稀的地区,那里与北京上海寸土寸金相比,几近一张白纸,那里缺的正是在纸上作画的人。

  实际上,中国政府在鼓励大学生前往西部就业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从毕业前的宣讲鼓励措施,到公务员的招考条件改革,再到对西部产业发展的重大支持,西部引进人才战略的实施也正在为大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给他们一个逃离“北上广”(指的是北京、上海、广州)的机会。

  李夏说:“自从毕业到厂里上班也有一年半的时间了,刚毕业回来大概有大半年的时间都不适应,从学生身份到工人身份的转变,但是时间长了还是会慢慢好一些。可能在这边呆的时间长了,就会在和以前同学联系的时候比一比,最后可能就会感觉在这个地方可能(不太好)。肯定是有一些人不满足现在的状况,有些人会跳槽,有些人可能会选择考研,选择继续深造。上班的时候肯定要比上学累很多,但是为了生活吧,我最后还是能够扛下来。”

  实际上,中国大学生因为数量太过庞大,他们需要的高知识性就业岗位已经远远超过了一线城市的容纳能力,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里,工作在中小型民营公司的大学毕业生并不在少数,他们的薪水待遇以及职业发展都不容乐观。月收入不足三千元的大学生们无论是从社交扩展还是继续受教育等方面都受到了很多的现实资金限制。而从生活品质上来看,他们也远不如二三线城市工作的人群。

  记者通过采访发现,像宝鸡这样的二三线西部城市不仅仅在购房、购车和日常生活等方面没有太多的花销压力,就连平日的工作压力也大为减轻。以李夏为例,他虽然过农历新年时可能需要一些加班或者夜班,但是他花在日常工作及交通上的时间还不到9个小时,而在北京工作的人群至少要超过10个小时以上,而一些在外企和民营企业工作的人群还要更多。

  宝鸡等西部城市虽然位置深处内陆,交通、医疗、教育等方面均赶不上中国东部的绝大多数城市,但人才在这里求职不仅仅有国家政策的支持,还有的是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就比如在这个西部三线工厂中,熟悉英语、计算机和机械工程的大学生在这里受欢迎的程度远超过普通人的想象:一个普通本科大学毕业生的薪金已经与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的初级公务员或公司职员相当,而且他们还有更为优质的医疗、住房等福利。如果是懂技术能够操作国外原装加工机械的高级工人,他们的待遇甚至可以超过北京普通中层级别的管理人员。工厂人事部门职员张竟舟分析说,从专业角度来看,相比于没有什么目的性在大城市找工作的年轻人来说,选择一个专业或爱好相符并愿意为之付出的工作,即使是在西部的内陆城市,他们也可以拥有一个更为宽广的职业舞台。

  张竟舟说:“如果他们能够踏踏实实肯干,在这个地方愿意付出他的劳动,愿意付出他们的辛苦,我觉得他们还是有一个非常宽广的舞台,非常广阔的平台。将来,通过这些工作和劳动,他们一定会得到应有的收获和回报。相比起一些目的性不是非常强,机会并不是很多的在外创业者来讲,我觉得这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