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真假韩寒争议为何达到沸点?

  

真假韩寒争议为何达到沸点?

  真假韩寒的争论几乎消费了我整个春节时光。

  面对如潮涌来的各种观点,一些人因为自己的微博页面被时时淹没而感到不胜其烦,但我却乐在其中,不但自动迎接,还主动寻找相关看法。对真假韩寒如此好奇,原因很简单,这个社会无处不假,无事不假,我们对假的痛恨已经无以复加,如果一个以独立思考和真实的形象走红十多年的作家都是“稻草人”,那么,它所带来的震撼要超过纪委书记违纪和反贪局长贪污,因为后者已经屡见屡闻,前者还不多见。

  在真假韩寒的论战中,韩寒以即兴率性应对方舟子的逻辑推理。一边想证实,一边在证伪。若证实,无异于明明自己生下的孩子却被指为老婆偷汉的结果;如证伪,则等同于一个世界闻名的孩子是他人的代工产品。韩寒以出示手稿、书信以及诉诸法律的方式来证明自己就是作品他爹;而方舟子则从韩寒与韩仁均的叙述矛盾里,从韩寒的作品描述与其年龄身份的缝隙中寻找破绽,似乎各有各的道理。

  我们可以理解一个人无端被疑的愤怒,但也尊重质疑者的权利。现在的问题是,质疑与诽谤的边界该如何划定?一个人是否可以根据别人子女的长相不像父亲就质疑其父为假?或者说男的年龄小,按照通常的生理知识,就推论他不可能有生育能力?假如质疑确实给被质疑者的名誉带来损害并被证明质疑失实,还算不算诽谤?

  现在,韩寒已经把争论交给法院。一些人反对把争论交给法院,认为这是一个倡导自由言论者却对言论自由“叶公好龙”。由于法院拥有强令提交证据和做各种鉴定的特殊权力,我认为交给法院也不失为一种良好途径。但法院也并非万能,方舟子哪怕败诉,以他执拗的性格,更不会轻易认输。可以预见,这个公案不会短期了断。

  鉴于韩寒这一特殊符号,这个真伪之争已是一场涉及中国人最深层道德品格的世纪之争,其结局一定会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但除此之外,我还关注为什么会有这种近乎“天方夜谭”般的质疑———如果不是社会诚信已到冰点,还会有这种质疑的沸点吗?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