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破解“保姆荒” 需有政策阳光

  “保姆荒”可谓近十年来都市生活中与“春运”一样的大难题,每至春节前后,许多家庭都为保姆难找而发愁。有人戏称,找保姆真比找老婆还难。而据报道,今年广州保姆业出现新情况:有价无市,“有保姆没人请,有雇主请不起”。即保姆对薪酬期望值较高,像天河区住家保姆要2200元以上,带小孩则要2500元以上,令雇主们大呼“请不起”。

  其实,保姆业“有价无市”,背后实质仍是“保姆荒”。按照市场供求的基本法则,需求众而供者寡,劳动力价格自然水涨船高。这也怪不得保姆们坐地起价,趋利乃人的本能。而另一方面,雇主出高薪,也希望保姆“物有所值”,好的保姆,餐炊洒扫照顾老少甚至居家理财等家政服务,里里外外皆一把好手。但现今保姆业,大多只能提供低端的“老妈子”似的服务,不要说“职业化”素质,恐怕连起码的“专业”技能都谈不上。

  这才是要害。我们的城市和生活已然走进“现代”甚至“后现代”,但保姆业却仍处于“刀耕火种”状态:素质低、缺乏专业素养,管理上又与现代社会的用工制度严重脱节,从而令保姆业总是在低水平上徘徊,难以跃上“产业化”的快车。

  而同时,由于传统世俗观念,保姆职业被某些人瞧不起,因而难吸引高素质者入行。近年来,虽有高职院校开设了“家政学”专业,却招生困难,以至有的院校不得不停办此专业,而毕业生也往往改行另谋出路。

  事实上,作为家政服务的保姆业,在国外,早已成为成熟的产业,如人们熟知的“菲佣”,每年给菲律宾创造一二百亿美元的外汇收入。在我国,保姆市场需求十分巨大,目前,仅广州市就有保姆40余万(尚有十余万的缺口),全国保姆从业者据称达2000万之巨。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家政服务在我国将是一个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它对增加就业,和谐社会,提高民生福祉,都有莫大意义。

  要想突破当下保姆业散乱无序和发展滞缓的困局,必须借助“产业化”的有力推手。当下这个“朝阳产业”亟须政策阳光,诸如在税收上对家政公司以扶持,对就业者的社保、医保等,政府给以补贴。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