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20多年,他报料见报近2400篇

  R热线故事

  我是一名羊城晚报的普通读者,后来成为晚报的一名通讯员,一干就是20多年。

  记得小时候就爱看晚报,长大后更是每天晚报不离手。有一年中秋节前夕,我到某饼家买面包,发现饼家为图厚利,将平时摆卖的面包统统撤走,改卖月饼,这给不少买面包当早餐的市民带来不便。于是我试着提笔向羊城晚报投稿报料,没想到这条小新闻在翌日(1988年9月10日)头版的“下午茶”栏目刊出了。自此,我笔耕不辍、坚持长期为羊城晚报报料和写稿。报料方式有打电话、传真、发短信、上Q、拍照片和写小言论等。粗略数一数,20多年来,我至今向羊城晚报报料并见报的稿件有近2400篇,收获颇丰。

  我报料的题材除了好人好事、新鲜奇趣的事物,不少是鞭挞和反映社会不良现象的。其线索大都是自己在平时上下班、跑业务和节假日外出,或与亲友交谈时“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处处留心发掘得来的。有一次,自己与朋友交谈时得知,他单位附近经常“屎水浸街”,附近居民被困扰四五年之久,我当即前往了解,发现问题的确严重,便向报社反映情况,报社对此十分重视,立即派出记者前往采访,并在羊城晚报头版配上《街谈巷议》刊出(1996年11月27日)。该报道出街后,马上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当晚便派人疏通管道,排出屎水,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决定尽快重新铺设一条新管道。附近居民闻之,禁不住拍手称赞羊城晚报报道及时,为他们做了一件大实事大好事。

  在撰写报料文稿时,我认真琢磨文稿的用词,反复修改十多遍是常事。夜晚枕边常备纸笔,一旦想起好论点、好词句,立即侧身将它记录下来,唯恐第二天醒来时忘记了。通过努力,这些“得意之作”大都被编辑采用,令自己倍感欣慰。对于摄影报料,自己也力求最好。记得刊登在2009年4月7日《广州新闻》版的一篇题为“安全岛不安全”的组照,当时为了拍得精彩,自己不辞劳苦,多次跑到现场守候,一蹲就是大半个钟头。功夫不负有心人,组照刊出后受到人们的称赞,更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安全隐患得以及时消除。

  如今,每当翻开我保存的一篇篇见报稿,心情总难平静,因为它凝聚着自己的心血,饱含着我与羊晚的一份深情。今后我还会一如既往为羊城晚报报料和写稿,因为她是我的良师益友,是一份名副其实的“我家的报”。

  羊城晚报记者 冯小静 整理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