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黄土高原300留守农民摆3000平米@造型“求关注”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01日21:08  中国新闻网 微博

  

  中新社太原2月1日电 (吕玮)1日,内心充满期待的300余山西留守农民充当“闪客”,在山西太原周边一沟壑纵横的偏远农村,摆出近3000平方米因微博而深入人心的网络符号“@”寻求关注。

  正午的阳光越过了远处的山头,湛蓝的天空一尘不染。以黄土为底色的山村,许久未有如此的喧腾。300多名当地村民出现在零度以下的寒温中,以红丝绸为凭依,用少有的行为艺术,摆出直径60米的互联网常用符号@。巨型符号中央,两条巨龙上下翻飞。

  据活动主办方介绍,新年伊始在这样的田间地头摆造型,是为了让更多身在偏远山村的年老的基层留守农民得到关注。他们停留在社会的最底层,除了简单且艰难的维持基本生计,没有多余的心力享受社会的浮华。

  在这个距离太原城近五十公里的村庄,没有学校,土窑洞是最常见的建筑物。几乎所有的年轻的家庭成员,都前往离家不远的太原市打工。

  据村民刘满成介绍,村里一直以来都是靠天吃饭,这样留不住渴望更好生活的年轻人,都到城里打工了。只有过节时,村里才最热闹,在太原从事服务业的孩子们才回来与家人团聚,平日里只是老人留守在家里。

  61岁的张全友和老伴在村里相依为命,靠种几亩苹果树为生,除了维持日常开销,“一年剩不下多少积蓄”。两个女儿已出嫁,唯一的儿子在太原跑运输,年前的一次车祸,对颈椎造成伤害,正在家中休息,等待病愈继续工作。

  张全友有一个简单的新年愿望,“我只想平稳快乐生活,不需要有太多钱,只希望儿子快点好起来,孩子们在外面平安就好。”

  在中国人把目光集中投射向城镇和大都市时,有一部分人仍然居住在交通闭塞的偏远村落,他们被高速发展的时代气氛冷落,人们习惯称之为“留守村”,鲜有青壮年,只剩下不愿离开故土的老人孤独地含饴弄孙,成为最常见的风景。(完)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